圖片來源:Image by 4601460 from Pixabay
儘管台灣媒體目前報導全球武漢肺炎疫情,但還是著重於嚴重的受災情形,像是紐約公墓島的無親屬屍埋葬新聞,的確是怵目驚心。然而在台灣清明節之後的一週,世界疫情其實已經有了重要轉折。
全球感染人數最多的美國,原本在三月底的時候,一般媒體是預估要到四月中旬之後,美國的新感染人數才會到達高峰,然而在四月的第一週結束之後,新感染人數就出現下降。在四月的第二週,美國新感染人數,出現了每天新增三萬前後感染者的起伏狀況,儘管不是持續性的下降,但新感染人數沒有持續攀升,是疫情到達高峰區的重要表徵。由於疫情提早到達高峰區,美國方面也開始改變疫情的預測,川普總統在四月十日表示,原本預期武漢肺炎會造成十萬美國人死亡,但是新的疫情顯示,死亡人數會大幅少於十萬人。
美國疫情顯示,多數城市採取要求居民留在家裡,停止外出的封城措施,已經出現了效果,疫情比預期早一到兩週到達高峰。而更早採取封城的歐洲國家,由於部分國家疫情已經明顯改善,像捷克、挪威與奧地利等國已經開始檢討何時縮減封城措施,並且重啟經濟活動。例如英國的政府顧問已經規劃,可以讓武漢病毒抵抗力較強,不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世代(例如二十到三十歲)回復到一般日常生活,以免城市封鎖對於經濟與社會的衝擊過大,不過英國的專家也坦承,如果要進行這樣的漸進式防疫出口政策,說服輿論會有極大的困難。
因此到了四月的第二週結束,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除了日本每天的新感染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之外,歐洲、美國、韓國甚至是中國,武漢肺炎的疫情,不是過了高峰區,就是來到了轉折點。雖然疫情來到轉折點或高峰區,不意味著防疫可以鬆懈,有些國家死亡人數依舊在攀升,但是轉折點的到來,意味著疫情再過一陣子,各國就可以脫離大規模社區傳染的階段,開始施行城市解封鎖的出口政策,重啟社會與經濟生活。
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思考,邁向解除武漢肺炎防疫封鎖的出口政策,這也意味著,台灣防疫的下一階段,將會面臨如何施行出口政策與重啟經濟活動的問題。相較於世界其他各國,台灣因為超前部屬得宜,因此疫情較為輕微,成為目前世界上少數,全國上班族可以如常上班,學生可以正常上學的國家。但是在四月第二週結束的時候,台灣的防疫政策重心,還是持續的縮減正常經濟與社會活動來壓制疫情發生。
例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四月十日宣布,為防止潛在個案威脅防疫,即起針對夜市、寺廟、風景區實施人流管制,夜市攤商和遊客要全程戴口罩、避免邊走邊吃。而《蘋果日報》訪問各地夜市,顯示人潮稀落,攤商也抱怨政府管太多,攤商快活不下去。政府之所以採取越來越嚴厲的措施,主要是因為清明連假,各地風景區湧入人潮,讓不少人擔心疫情會因此爆發。然而清明連續假期結束到四月十一日是疫情重點觀察期,可判斷清明連續假期的觀光人潮有沒帶來疫情擴大。結果是,四月六日至四月十日8000多例通報者中,近800名通報者自述曾訪人潮警示景點,但全數檢出陰性。
看來清明節觀光地人潮所擔憂的疫情擴大,並沒有發生。然而,政府宣布十一個觀光熱點之後,卻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清明連假中,政府針對台灣11個景區發出國家級警報,高雄旗山老街也被列入其中,一週後的四月第二週的週末下午,平常應該人來人往的旗山老街,卻不見人潮,業者感嘆「比平常日更慘」、「整條街像死城」。
筆者沒有批評政府防疫政策的意思,事實上清明連假墾丁觀光熱潮引發擔憂,網路輿論的反應(為什麼這麼多人不怕死…等等之類的語調),跟政府的委婉勸告相比,才是激烈。再者,就是因為我們政府與民間一路走來,都極其小心與謹慎,才會有目前疫情控制得當的美好成果。維持成果不易,社會輿論要求政府限制更多的經濟與社會生活,是可以想像的。
然而,在四月份的第二週,台灣每天新增的本土案例,最多就只有一位或兩位。並且清明連假之後的騷動與大規模檢測,也是剛好驗證,台灣是否如部分人士所主張,有不少潛伏的無症狀帶原者,所以台灣需要進行如韓國般的大規模全民檢測。事實證實,清明節連假沒有帶來社區感染,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沒有進行勞民傷財大規模全民檢測的需要。
因此筆者認為,台灣到了開始規劃防疫出口政策的時機了。當然出口政策不代表要停止防疫工作,而是在過去疫情嚴重時刻,為了壓制疫情,我們政府所進行對於一般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的壓制,也到了可以進行檢討的時候。
筆者並非防疫與流行病學的專家,並且經貿專業的背景訓練,會讓筆者比較重視維持經濟動能(疫情下,很多人的日子真的不好過),因此筆者的想法可能有偏頗或者不專業(可能以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筆者的建議會很不專業),這是筆者要先坦承的。但以拋磚引玉的精神,筆者認為,台灣的出口政策,第一階段是達成境內清淨;第二階段是回復接軌國際。
現在因為世界主要國家疫情都還處於封城,或者封城稍緩的狀態,因此第二階段的接軌國際,短期內不需要考慮。筆者先著重第一階段的達成境內清淨。筆者建議,如果台灣境內連續兩週,沒有增加新的本土病例,就可以考慮宣告境內清淨。但是由於目前海外回國者,是居家隔離十四天,但還是有些居家隔離者會亂跑;再者,與其同住的家人親屬,也還有一些風險性。因此朝向境內清淨的同時,政府在考量海外歸國者人數、政府財政與隔離設施足夠與否的狀況下,可以將海外歸國者從居家隔離,改成在政府監控下防疫旅館或防疫設施隔離十四天,讓政府宣布境內清淨更具有說服力。
當達成境內清淨之後,對於國內消費的限制應該就可以全面解除(政府還是可以持續進行軟性防疫,例如繼續鼓勵民眾繼續多戴口罩跟勤洗手,畢竟之後還有第二階段的出口政策),如此一來,國內旅遊與餐飲業大概就可以從疫情的重壓下,稍微喘一口氣。之後,就是監控世界各國疫情,準備第二階段的重啟國門了。
作者為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