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青瓦台
南韓新冠疫情近日出現失控趨勢,確診人數破千,且截至26日止已有12人死亡,美國與台灣等國都將南韓的旅遊警示提升為三級,國際輿論都在問,南韓何以出現這樣的突發狀況?
主要的問題仍在於南韓對中國觀光客的依賴,使得南韓政府在第一時間,並沒有針對感染源中國進行「阻絕境外」的斷然措施。近年來,中國觀光客的確為南韓經濟發展帶來龐大商機,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造訪南韓中客人數大約620萬人次,平均消費2,500美元,一年至少帶來130-15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約占韓國GDP的1.65%,成長趨勢更是逐年倍數成長。
南韓疫情爆發,文在寅決策進退失據
巨大的經濟收益與誘因,使得南韓防疫政策並未對中客採取積極的入境管制措施。台灣早在1月26日暫緩中客來台,同時在2月7日與10日分別宣布暫緩14天內曾經入境或居住中港澳外籍人士入境、曾經在中港澳轉機國人一律居家檢疫14天等積極作為,相形之下,文在寅直到2月初才禁止「中國湖北省武漢」民眾來韓,且尚無全面禁止的跡象。
直白說,南韓防疫政策使得自身邊防門戶洞開,官僚體系的遲緩與日本如出一轍;差異在於東京奧運的政經誘因更為明顯,而日本當下只是零星的社區感染,而韓國卻已經爆發大規模且嚴重的社區感染。
等疫情浮現時,南韓政府顯然把新冠病毒疾病視為一般流感與肺炎處理,並未進行「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防疫政策甚或超前部署。
文在寅在1月31日對中國捐助200萬副口罩、10萬件防護衣和10萬副護目鏡,當時他還表示:「病毒不是我們唯一面對的東西,我們應該積極對抗過度的焦慮與模糊的恐懼,而保護人民免於武漢肺炎疫情的不是恐怖和憎恨,而是信任和合作。」
諷刺的是,相對先前樂觀的態度,等到疫情蔓延時,韓國政府才開始進行各項緊急的應變措施:2月23日宣布全國進入最高度警戒;27日禁止所有口罩或消毒水等防疫物資輸出;疑似患者若不配合檢驗將面臨300萬韓元以上(約台幣近8萬元)罰款等。
然而民眾大排長龍買不到口罩,以及新天地教會引發的大規模傳染更引發民怨,韓國近80萬民眾直接上網連署停止中客入境,更呼籲直接調查教會組織對於公共衛生所帶來的傷害,許多網民對於台灣提升對韓旅遊警戒,以及嚴密的防疫政策持肯定態度,而輿論的猛烈抨擊,更直接影響了文在寅執政的正當性。
台灣是否加強對南韓邊境管制?
除了宏觀的政經面向與政府防疫決策品質外,許多南韓研究的專家認為,組織集體文化也是疫情擴散的原因。
南韓社會強調整體而非個人,團結與集體認同往往是企業文化或社會化過程的重要元素,這可從其生活中融入儒家思想的等級以及共食文化中看出端倪,這種社會文化性質無形間又為群聚感染創造了初始條件,許多發生在新天地教會且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就不難理解。這也是目前台灣社會擔憂媽祖遶境背後的對照心理。
台灣已將南韓旅遊警示提高到與中港澳同樣的等級,然而台韓之間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也相互緊密;南韓去年來台就讀大學以及語文學校的學生即有6200多人,來台觀光人數也高達102萬,對於近期返台就讀韓生進行居家檢疫管理將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是否暫緩韓國觀光客來台,有賴陳時中部長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專業判斷。
畢竟「阻絕境外」的果決,是台韓政府在現階段防疫政策的主要差異。如何在經濟損失中進行替代與補償方案,也是當務之急。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