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趙家緯

把握改革良機,方能世代共贏


開創政治新論述


在總統與立委大選倒數一百天左右之時,民進黨於9月28日黨代表大會上通過「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該決議文有下列五項特點,有助於在開創政治場域的新論述。

圖片來源:華視youtube


首先,該決議文中把氣候危機,列為臺灣遭逢的鉅變挑戰。明文指出「我們意識到,全球經濟與產業結構正在大幅改變,氣候變遷的危機刻不容緩…」。


在9月23日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前後,接連兩週全球分別有400萬人與700萬人上街呼籲各國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強調不可再繼續「一切照常的政治作為」(Political as Usual)。但視角回到臺灣,此期間內,執政黨府院高層,對此未置一詞,但至少在此決議文中,保留了些執政黨面對氣候危機的政治高度。


再者,決議文中反映了國際這三年間極為重視的「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指出「不讓相對脆弱的群體被遺落在轉型途中」。的確,臺灣在推動社會改革與能源轉型時,面對既得利益者,除揭示與追究體制掌權者的責任以外,面對既有體制中的基層從業人員,則需細緻藉由完整的對話,提出所需配套措施。


第三,則是在能源轉型議題上正面喊出「非核減煤與提升綠能的能源轉型政策」。相較於去年選舉與公投之時,以冷處理的方式,在能源議題論述戰場上仿若置身事外,甚至還因爲了推動深澳燃煤電廠,一度想捨棄減煤目標。此次在決議文中,明文寫下「非核減煤」一詞,應可稍微抵禦「非核家園,以肺發電」的錯誤標籤。


第四則是試圖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提升至臺灣價值,與「人權民主」同等高度。過往三年多是工具性以SDGs作為入聯符碼,藉由此次決議文,希冀可點燃臺灣永續發展施政體系的改革動力。


最後則是提出「轉型治理」,強調需要更多「公部門與民間協力」及完整的「體制改革」。若比較過往三任行政院長,僅有林全曾於上任時,藉由座談會跟各類型的民間團體進行「國事對話」,但賴清德與蘇貞昌並未再有此類機制,僅見複製過往的工商團體早餐會。民進黨部拋出「轉型治理」一詞,若欲使其具有操作性,則需要展現其可以影響府院決策,重建民間團體信任,方能談「協力」。


還是要指出民進黨此次的決議文,納入不少國際上重視,但臺灣政治場域稍嫌陌生的字眼。若進一步發展下去,其實可具有美國民主黨眾議員亞莉珊卓.歐加修─提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常被稱為AOC)拋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衝擊與影響了美國民主黨主流政治論述的成效。本文則先就「公正轉型」議題,提出具體推動的建議。


公正轉型的具體推動策略


公正轉型一詞,主要是為了因應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傳統化石燃料業的從業人員以及其鄰近社區經濟,因就業機會縮減所產生的問題。在2015年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序言中提及:「考量到勞動力公正轉型之當務之急,並依據國家擬定的優先發展事項,創造有尊嚴的工作(decent work)以及高品質就業機會。」公正轉型的根本目標,是讓現行被鑲嵌於高碳經濟體制的勞工與社區,能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以加拿大政府為例,該國於2016年提出逐步淘汰燃煤電廠的計畫,預計在2030年淘汰燃煤發電,以達到該國減碳目標。加拿大政府將公正轉型列為國家氣候政策的一環,於2018年4月成立「燃煤電廠工人與社區公正轉型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Just Transition for Canadian Coal Power Workers and Communities),由勞工團體與環保團體的代表擔任主席,負責規劃加拿大公正轉型國家框架。


其在九個月之間,諮詢了80個利害關係人,拜訪15個受到影響的社區,以及舉辦了八場公聽會,於2018年年底提出政策建議。該政策建議首先指出淘汰燃煤發電廠,將會影響約3000~3900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機會,以及50個社區。


而其政策建議報告中提出推動公正轉型應依循下列七大原則:


1.尊重工人、工會、社區與家庭;

2.在轉型的各個階段都確保工人參與;

3.轉型至好的就業機會;

4.永續與健康的社區;

5.對於未來的規劃應立基於今日的現實;

6.國家協調、區域主導、在地執行的行動;

7.立即與持續性的支持系統。


工作小組進一步就六個面向提出十點具體政策建議:

在工作小組呈報此報告後,聯邦政府亦陸續推動具體公正轉型計畫。如2019年9月,聯邦政府宣布將提供亞伯他省360萬加幣,補助推動三項公正轉型計畫。包括兩項受影響社區的商圈發展計畫,以及一項由勞工組織推動的燃煤電廠工人轉職諮詢計畫等。


若將視角回到臺灣,由於臺灣燃煤電廠主要由台電與台塑所持有,故其短期內因減煤所導致的就業機會變化,可由國營事業以及集團內部調控因應。但具有立即公正轉型推動需求的,是近期政府重視的燃油機車產業鏈。


相關部會近期攜手業者推出「免費機車(含油電)維修技術課程」、「補助技能提升」、「加碼油電機車保養修理能力」等措施,協助燃油機車行因應此運具電動化的影響。但與國際相左之處,乃是各國公正轉型政策上,多搭配著具體的淘汰時程,建立明確的政策訊號,促使既有從業人員積極因應。


但臺灣於推出一系列輔導措施之時,卻是喊出「油電並重」一詞,更捨棄了原訂運具電動化的期程,此舉將削弱燃油機車產業鏈的轉型動力。特別是可觀察在「油電並重」一詞提出後,原本也投入電動機車生產的品牌,開始在媒體上放送電動車並不環保的論調。而七期排放標準的燃油機車亦可獲補貼的政策作為,亦將排擠補助資源,延遲運具電動化進程。


把握改革良機


AOC所提出的綠色新政可影響主流政治的關鍵,乃是在於其背後有廣大的青年支持。而民進黨黨部若要推進此決議文,亦需建立基層支持,方可形塑新政治論述。


具體的作法,就從總統競選政見以及2020年中央與地方預算審議開始。辦些對話工作坊,以決議文為基礎,蒐集不同世代對艱難問題的看法,例如「耗能產業結構調整的期待」、「能源價格調整」等。讓這次選舉,能有一本有願景的政策白皮書,而不是只有零散的臉書貼文、懶人包圖卡、動畫。


亦可找個中央部會的政策與地方政府,來辦個具有「公部門與民間協力」審議式過程的預算編列討論。試試看在議場切豬肉式削減預算之前,能具有作為實質政策意涵的機制。讓在臺灣已經運行六年左右的參與式預算,能真正的發揮其根本作用,作為「轉型治理」的創新案例。




作者歷經環保團體、官方智庫及學研單位等多重視角的能源轉型工作者。相信政策評估的價值,懷疑量化模型的慣性 ; 相信多方協作的效用,懷疑管制俘虜的自主 ; 相信公民審議的解放,懷疑資訊基建的近用。現任職於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建立臺灣轉型公民智庫為目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