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賴怡忠

關於中港情勢與台灣的幾點思考

隨著北戴河會議結束,中國對於香港情勢似乎出現新的定調。先是調集軍警前往深圳,指控反送中示威為恐怖主義的先兆。日前港澳辦找七位學者高調舉行香港情勢座談會,甚至為了對抗機場示威而直接下令關閉機場,並且對匯豐、國泰等香港為主的跨國公司施壓展開領導層大換血等。可以看到中共現在對如何處理香港似乎已有因應對策。

香港問題讓中共進退兩難。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但正因為中共與香港特首林鄭拒不回應反送中示威的主張,且以更強烈的暴力對抗示威者,甚至對沒參與示威者也照打照傷不誤,寧可錯殺一萬也不可放過一人。這樣強硬對抗的態勢,使得外界看不到香港問題有緩解的跡象。中共是否會派軍鎮壓?三十年前在北京發生的天安門事件,三十年後是否會在香港重演?成為外界高度焦慮的問題。


對台灣來說,除了關注中共會如何處理香港問題外,這個過程可能的延續時間及其發展過程、台灣在香港利益會受到何種影響、未來的兩岸關係會出現什麼衝擊、台港互動會如何演變、其對美中台關係與對印太局勢的影響等,都會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香港情勢的可能發展:盡快解決高於維持現狀


針對香港情勢會如何發展,現有的公開資料很難給我們清楚的預期。我們只能就幾個必然可能的發展模式,透過倒推法來推斷中共在執行這些決策時必須要有哪些作為,甚至根據這些作為的執行狀況來回推北京做出了哪些決策。


香港局勢未來發展可能就是三種:強力鎮壓以在短期內盡快解決;接納反送中訴求而與其尋求妥協而在短期內盡快讓事件落幕;或是維持現狀而讓事情持續拖著,並希望透過公權力的騷擾與壓制來累垮示威行動,如同五年前對付雨傘運動一樣。


這裡所謂的短期時點,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的十月一日。畢竟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如果想要「短期內」解決,一般預料不會拖過「十一」。否則在天安門大閱兵或是在釣魚台賓館接待外賓時,就可能會因香港問題導致其國慶活動失焦。


現在中共對於反送中示威的定性,不僅說這是暴亂事件,還提到有恐怖主義的徵候,更傳出北戴河會議將此定性為這是受美國在內西方國家操作與影響的「顏色革命」。從這些跡象看來,老共要同意示威者要求的可能性甚低,因為這對中共來說,等同於向暴亂以及國際顛覆中共勢力低頭。


如果妥協的機會不高,剩下的就是在十月一日前強力鎮壓,或是類似當年處理雨傘運動般的以拖待變。等運動者筋疲力竭後,運動就會自動消風,之後再透過秋後算帳對付示威者,並震懾其他可能的同情者,使其不敢造次。基本上採用以拖待變方法所可能會產生的衝擊最小,強力鎮壓的後座力則是最大。


但如果採用以拖待變,卻無法在十月一日前拖過去,則十一大典極可能會失焦,讓北京成為備受質疑。而且以拖待變可能也會有太多變數,如果引發其他地方出現同情者行動或是類似運動(例如澳門日前傳出的挺港示威集會),中國的麻煩只會更大。而且以拖待變也無法確保運動必定會自然消亡,因此是個變數頗大,且掌握度相對不足的方法。


這三種發展的可能性及其對台灣的衝擊,基本上可分為短期與長期的效應。強力鎮壓產生的短期衝擊最大,台灣駐港人民的安全問題、是否出現香港難民潮、香港金融狀態的未來及其與台灣的關係、台港的官方互動會如何發展等,會是這個狀況下立即要面對的問題。而中共一旦採用鎮壓方式處理香港問題,就意味著一國兩制的全面失敗,屆時其對台政策是會出現新的調整。例如「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不再,那麼新的對台政策會是什麼,這將是對兩岸關係出現巨大衝擊的根本問題。


如果中共採用以拖待變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固然短期效應較低,但是未來的台港關係定位、香港對台灣的金融運營功能等都會出現變化。且以拖待變往往意味著:中共在之後必定會有大幅的對港清洗,並引發香港公民抵抗力量的中挫與重整。當香港在中國對台政策失去一國兩制垂範的角色後,中共進一步對港的強力控制,會迫使台灣(與其他國家)重新思考港台關係與對港定位。


但不論強力鎮壓或是以拖待變,未來的兩岸關係的思考因此出現了新因子。過去在兩岸關係中,香港主要是兩岸對話場域的提供者。不管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還是「九二香港會談的歷史事實」,香港是以這種面貌與兩岸關係發生連結。而在香港九七回歸後,還附加「一國兩制」實驗示範之角色。


但現在香港與兩岸關係的聯繫,出現了」香港人民如何看待港府與中國的關係」這個新因素。對台灣人民來說,中國如何對待香港,就代表了北京政府對於新領地人民的態度,形同把七十二年前台灣人民被中華民國如何對待的歷史畫面再度帶回。二二八事件開始與香港問題發生聯繫,進而給台灣的兩岸關係處理加上新的驅動因素,導致現在的中國共產黨,與七十二年前的國民黨在意象上出現連結。相信這個發展是中南海始料未及的。


香港問題已經國際化與複雜化


現在香港問題的另一個新發展,是這個議題已經高度國際化,與國際重大議題出現掛勾。川普總統的八一四推文就把香港問題與美中貿易戰掛勾,甚至認為香港問題影響了中國在美中貿易戰的回應速度與能力,建議習要先處理好香港問題,之後再來與美國談貿易戰的相關協議。而歐盟、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也紛紛對香港問題發言,與五年前雨傘運動大家安靜無聲的狀況差很大。


有趣的是,中國也把香港問題國際化,指控這是西方國家搞顏色革命的一部分。中國的指控當然沒有具體證據,但指其為顏色革命,一方面顯示北京對香港的高度不信任感,認為是可能會汙染中國的糖衣毒藥外,也顯示中國有意進一步與俄羅斯合作的意圖,以顏色革命號召俄羅斯對西方的高度警戒心以與中國合作。


香港問題對台灣產生的衝擊,並不只是其對哪位總統候選人有利或是不利,還包括這個過程所顯示中國的「一國兩制」併台策略是否會因此出現改變,這將會是個更直接與根本的問題。此外,如果一國兩制對香港都沒有用,其對台政策的有效性又會在哪裡?中國如果直接不再用一國兩制了,明知其一國一制不可能得到台灣多數接受,但又堅持完成統一以圓中國夢的北京政府,未來是否會重回一九七九之前的「血洗台灣」之統一路線?當這個可能的變化隨著香港問題的日益惡化而增大,台海的緊張情勢就勢必會升高。


港中衝突問題將會凸顯台灣的區域角色


不管是強力鎮壓、或是以拖待變,香港的經濟與社會都會面臨重大衝擊,香港與中國的矛盾也會成為長期現象。台灣是離香港最近的外國,對香港的國際協助幾乎注定要透過台灣發動,這意味著台灣將無可避免地,被國際社會賦予一個公開或是私下要處理香港議題的角色。


此外,香港人民與北京政府的矛盾,也是因價值分歧而產生對立的結果,這使得香港反送中運動一旦以失敗作終,就意味著北京獨裁統治價值的勝利,以及西方自由主義影響力在亞洲的退潮(北京政府就是認識到此點而先指控西方國家利用香港搞顏色革命)。如果這個意識形態戰爭開始出現,台灣更會在有意或無意間,在西方與民主國家的期待下,成為這個價值對抗的前方動員基地。


對台灣來說,如何正確明瞭未來自身會被要求扮演何種角色,會是很重要的。香港問題不只是港人與北京對立的問題,也極可能會使中國調整對台政策,並同樣迫使台灣調整對中關係,而這個事件的發展趨勢也將會更凸顯(或被迫凸顯)台灣的區域角色。我們對此要有所準備。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