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嚴婉玲

災難事件的閱聽者防身術

天亮了,昨日的災難現場雖然傷亡者都已送醫,仍有大批鑑識及工務人員仍積極趕工中,大多數的民眾大概與我一樣,知道消息後,覺得焦慮,很想做點什麼,但最終只能守在電視或網路前不斷刷新進度。主編詢問我是否願意今天的專欄談談相關的討論,我本來有些抗拒,我既非鐵道專業也不在現場,實在很怕只是變成混亂口水戰中的一滴口水,但最後覺得應該可以只以一個閱聽人的身分幫大家整理一些資訊,也談談怎麼應對災難事件的媒體傳播與政治操作。

昨日的災難現場雖然傷亡者都已送醫,仍有大批鑑識及工務人員仍積極趕工中,大多數的民眾大概與我一樣,知道消息後,覺得焦慮,很想做點什麼,但最終只能守在電視或網路前不斷刷新進度。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其實台灣不曾少過災難事件,又或者說,人活著哪有不碰到災變的。天災好定義,颱風、地震、豪雨大家都不陌生,每年幾乎都會碰上幾回,預防措施談得也多,比較不會讓人疑惑這是怎麼回事。人禍就不一樣了,所有人馬上開始想可歸責的對象是誰?人在焦慮的時候習慣尋找戰犯,可以把一切負面情緒傾注過去。商業媒體為了把閱聽者吸引停駐在其頻道畫面或網路頁面以獲得收視率與瀏覽數,只好不斷的在現場找各種最聳動的災難畫面、找受難者採訪、沒題材就開始臆測肇事原因然後找名嘴評論,許多莫名其妙的假/錯新聞就這樣產出了。這些大家都不意外,也覺得厭煩,還是要繼續一邊刷更新。


但真的沒有人試圖想改變這些嗎?其實有,這幾年非常活躍,致力於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網路社群g0v.tw(零時政府)在幾次天災或重大社會事件之後,已逐漸累積出應對模式,即快速的建立一個可線上協作的頁面,讓關心此事的人可以把相關救災訊息放上來,以同一個平台集中訊息再擴散,也因為開放所有人協作,有效使訊息不致往單一面向的偏斜,而有機會不斷自我律正。這次的頁面也在昨夜建立,特別的是,這次設了一個「疑似假情報集中處」,讓焦慮又疑惑的網民有機會把有疑義的新聞或資訊貼過來存查。有這個平台,至少讓人對台灣社會的自我修復機制不致信心喪失。


接著要談的捐血事件則又讓人對台灣人善良熱情又健忘的個性莫可奈何。姑且不論台灣血液基金會長期以來對於血庫安全存量是如何估算與徵集,在存量不足時習慣透過媒體強調血荒,呼籲捐血的作法是否有可議之處?光是昨晚捐血中心對災難事件的緊急應變就有幾項可議:首先是在公告中未提醒民眾血液有保存期限,一旦湧現捐血潮,這幾天將收進大量血袋待用。但這並非大規模天災,傷亡數字在幾小時內其實已經確定,不容易再有突發需要大量用血的情況下,新增的血袋數量是否過量造成浪費?且血袋保存期限為35天,捐血者在三個月內都無法再捐血,幾乎可以預期一個月後的血荒只會比災難前更形嚴重,該如何解決?


捐血公告中未提醒民眾血液有保存期限,一旦湧現捐血潮,這幾天將收進大量血袋待用,但這並非大規模天災,傷亡數字在幾小時內其實已經確定,不容易再有突發需要大量用血的情況下,新增的血袋數量是否過量造成浪費?圖片來源:呂大山@flickr


其次,公告之後,捐血中心網站因不堪大量使用者湧入而當機,至筆者完稿時,超過12小時尚未恢復,讓社會無法確認目前血量是否充足,捐血資訊也無法即時透過網站更新。捐血中心存在超過30年,進入網路時代也已20年,碰過的大小災難不會少,這絕對不會是首次碰到的情況,為何連基本對應都處理不好?


不少政治人物看到捐血公告,不去思考上述這些已不斷發生過的窒礙之處應如何改善,只想到在選民被政治口水轟炸很暴躁時,分享捐血訊息可以展現正面形象,又可以刷存在感,因此紛紛轉發,逼得衛福部長只得在半夜澄清其實不缺血。只是今早各大捐血中心仍然排滿人潮,這齣鬧劇實在讓人搖頭。


拉拉雜雜寫這麼多要說的是,面對災難,閱聽者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該做的是,正視並處理自己的焦慮,對事件保持「關心但查證,不急著做出行動」的態度。如果真的覺得這些災難訊息搞得自己心神不寧,最好的做法其實是離開媒體與網路,不要一直接收相關資訊,這裡有一個臨床心理協會製作的懶人包可以參考,有時候,幫助自己,就是最好的幫助別人的方式。


前陣子颳起一小陣旋風的日本喜劇片《一屍到底》,裡面有個重要橋段,即大嬸看電視學防身術,電視裡的教練正色說道:當歹徒從後面環抱你時,身體壓低蹲弓箭步、雙手成V字上舉,最重要的是嘴裡要大喊一聲「碰!」,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分散歹徒注意力!看到這段時我邊笑邊想著,其實除了分散注意力,更重要的聽到自己的聲音可以壯膽,增強自己的能動性。來,我們一起對著災難事件本身帶來的恐怖感、媒體的嗜血、政客的見獵心喜「蹲弓箭步壓低身體、雙手成V字上舉,大喊一聲『碰!』」。




作者為台灣史學徒,認為取徑歷史以叩問並尋思當下現實才能產生力道,目前的研究興趣是政治運動史及地方政治史。也親身投入各種社會運動、實踐及實驗,與台南一群年輕人共同創立台南新芽,試圖用各種方式,想像並打造台南及台灣的未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