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主委張天欽在非正式的內部會議中發言不當,被錄音流出,透過《鏡周刊》報導,立刻成為一枚投向民進黨政府的炸彈,在這選舉年的多事之秋再多一事。此事重創促轉會的公信力,可能讓這個剛起步的任務型機構的前路艱辛。然而近日的紛擾也是個讓促轉會向社會大眾說明正在從事的工作的機會。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副主委張天欽在非正式的內部會議中發言不當,被錄音流出,透過《鏡周刊》報導,立刻成為一枚投向民進黨政府的炸彈,在這選舉年的多事之秋再多一事。圖片來源:Youtube華視新聞
畢竟轉型正義的實現,原本就需要社會不斷對話、尋找共同面對過去的方式,才能一起面向未來。政府穩住立場,民間社會對轉型正義的重要性有所體認、支持與監督的力量夠大,才有希望真的做出一點成果來。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在就任時表示,「將在總統府設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用最誠懇與謹慎的態度,處理過去的歷史。……預計在三年之內,完成台灣轉型正義調查報告書,將會依據調查報告所揭示的真相,進行後續的轉型正義工作。挖掘真相、彌平傷痕、釐清責任。從此以後,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是台灣一起往前走的動力。」可是這個人民寄望很高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始終沒有成立,直到2017年底才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在行政院之下成立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從總統府層級的真調會,到行政院下的促轉會,民間無從理解這樣轉折的真正原因。原本應該是先由真調會好好做清查、研究、提出報告,讓社會大眾了解歷史真相、威權統治的不義和所造成的傷痕,再建議各單位就其職權來規畫處理方案。現在直接交給行政院,倉卒成立促轉會,業務包山包海,時程又非常短(總統原本說三年內提出報告,現在是兩年,而且一邊做真相調查,一邊已經開始進行司法平反,還得針對威權象徵提出處理辦法,甚至還有撫平創傷的心理療程)。這實在是超人的任務,到底可以達到什麼成果,令人樂觀不起來。但畢竟這個機構已經開始運作,找齊人員,依照《促轉法》規定的任務奮力向前。
轉型正義的工程並非從促轉會成立才開始,也無法畢其功於一役。這是一個長期進行、一直滾動修正的社會工程。圖片來源:蔡其達提供
其實促轉會架構相當奇異:主委、副主委、三位專門委員、四位兼任委員,分成四個任務小組,由副主委與三位專門委員擔任召集人。單從這樣的設計,就可以看出主委及兼任委員能發揮的功能很有限,真正主導工作的是副主委和專委。此次的爆料事件,真正動機和原因還需要內部、外部調查,從後果來看,的確準確掐住了該會設計上的缺點而加以攻擊。在此事件後,該機構的組織架構不知是否有機會做一些調整?
出現這樣的事情,讓最沒有資格批評轉型正義工程的國民黨有了咆哮的空間,實在是親痛仇快。整個組織設計不良、人事任命不當,決策者不能推卸責任。但是促轉會若是停擺,對政府宣稱的改革進步是一記重拳。期盼在有效整頓、重新團結之後,促轉會能繼續走到完成任務。支撐的力量,有賴民間進步力量重新集結相挺。如何產生這股力量?還需要促轉會以行動和說明來爭取社會認同。
民進黨全面執政,可惜處處仍見威權遺緒霸道橫行。要讓人民了解威權統治之害,只能透過理性的、法治的手段,一步步爭取更多的支持認同,絕對不能濫用權力。從事改革的任何一步都應該更加謹慎、認真。
威權統治造成的傷害很廣泛,但一直有人努力在對抗,並在民主化的歷程中,不斷提醒社會正視威權的邪惡、用各種方式制止政權再犯錯誤。二二八事件從官方認定為共黨煽動的民變,到政府承認是官逼民反,道歉、賠償、恢復名譽等一步步達成,都是民間不斷推動。1950年代以後的政治案件,也有補償辦法。《促轉條例》通過後,「平復司法不法」,相關前科紀錄將塗銷,這又往前跨進一大步。好不容易走到這裡,是否能繼續往前?
轉型正義的工程並非從促轉會成立才開始,也無法畢其功於一役。這是一個長期進行、一直滾動修正的社會工程。到底怎樣才算是成功的轉型正義?可能需要更多的關心和討論。無論如何,2018年5月成立的促轉會,是一個值得珍惜的契機。當威權遺緒咆哮著要廢除《促轉條例》之時,民間改革進步力量是否能集結關注轉型正義的進程?
作者為歷史學徒,人生浪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