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高雄新機場選址屏東,定然焦頭爛額
韓國瑜市長的新機場構想,捨棄討論已久的彌陀、南星方案,而欲以活化屏東航空站雙跑道為基礎。然而,任何對台灣民航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這個「夢幻機場」想法是個笑話。屏東航空站比小港機場更接近鳳北丘陵,而東西向的跑道,令飛機起飛後,直接面對鳳北丘陵,淨空條件比小港更差。即使剔除山形,屏東
巫堃泰
Jan 3, 2019


高雄市長選後一個月之觀察
引發全國震撼的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結果至今已月餘,確定政黨輪替之後的這段期間,入主高雄市府的韓國瑜一舉一動依舊是全國媒體的關注焦點;相較於在選舉期間的各項吸睛舉動,如今輿論的觀察更側重於韓國瑜是否能夠實現「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的「全台首富」願景。
本文擬從「市府團隊」
陳子瑜
Dec 30, 2018


民進黨為何輸掉2018年的高雄市長選舉
民進黨的基本盤,基本上並沒有太過劇烈的變化,主要是因為願意出門投給民進黨的選民減少了,加上國民黨在本次選舉中成功凝聚不同系統的支持者信心,轉化為投票的動力,形成最終的選舉結果。於是問題便在於,為何民進黨的支持者不願意出門投票?
陳子瑜
Nov 25, 2018


媒體造神從來就不分是非對錯
媒體走過威權時代,80、90年代民主化之後,媒體百花齊放,歷經快30年的發展,表面上媒體開放了,但許多媒體的人事、經營,乃至日常的新聞操作,依然存在著威權統治的氣息,威權體制的途徑依賴,讓沿襲舊體制的意識形態陰影揮之不去。再者,媒體老闆介入政治太深,早期黨國體制的媒體,身兼執政黨
鄭任汶
Nov 19, 2018


烹煮世代焦慮的候選人──網路世代的選前碎碎念
在韓國瑜的「共同世界」裡,再也沒有充滿活力的異質個體或群體。我們真的相信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還不一定發大財的城市願景(應稱傲慢的政治修辭)嗎?在高工時低薪的勞動結構下,青年參與政治和接觸政治、認識歷史的程度普遍下降,韓國瑜利用這樣的政治、歷史的空白心理,為在地青年貼上了許
顧旻
Nov 18, 2018


要更大器,高雄需要更進取的經貿政策
高雄作為台灣南大門,享有西到香港,南到東南亞的先天地理優勢,而台灣政府既然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就應該盡早提升高雄的基建水平和經貿政策,好讓高雄發揮其優越的地理優勢,亦可以透過發展高雄經濟收窄南北差異的社經問題。當政府願意推動更多有利高雄和南部的整體政策方針,那些「又老又窮」之說就
張秀賢
Nov 12, 2018


選舉何必唱衰高雄?
正因為過去的高雄毫無令人感到榮光之處,所以對未來稍有憧憬的人,都不願留在這個幾乎看不見光的城市,寧可離鄉背井到外地求學、工作,來個眼不見為淨。而以前那個筆者所謂的「黑色」的高雄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莫不是過去的執政者在建設上重北輕南所導致。換言之,把高雄弄老弄臭的,其實正是那位信口雌
許又方
Nov 11, 2018


搭著豬哥亮往前跳的高雄
豬哥亮是高雄人,陳芳明也是高雄人,兩人所代表的文化內容或有雅俗之分,卻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別。更重要的是,豬哥亮與陳芳明兩人分別在通俗文化以及人文學術領域,皆在台灣擺脫大中國意識形態、建構台灣文化認同的過程中扮演過重要的角色。高雄的經濟型態在轉型,高雄的文化也在轉型,同樣正走在探索未
劉燕玉
Nov 4, 2018


工業港都的漫長轉型路
高雄的轉型,早期以環境復育及興建基礎建設為主,如壽山、愛河的重現生機,捷運的興建,並引入國際建築師,具有設計感的大型公共工程。後期則是以1999年通過的「多功能經貿園區」,也就是今日的「亞洲新灣區」為主軸,此為經濟功能不再的舊港區及戲獅甲工業區為主要基地,思考如何從工業港區轉型。
御飯糰
Nov 1, 2018


誰在扯後腿?《高雄管線自治條例》的立法始末回顧
總的來說,高雄氣爆發生後,馬政府以「違法違憲」等諸多理由,對《高雄管線自治條例》採取百般刁難的敵視姿態,一路扯後腿。所幸天佑台灣,2016年的總統與國會大選,不僅革新了台灣的政治版圖,也讓經濟部、法務部的法律見解有了如白海豚般的神奇大轉彎。一直延宕到2017年6月底,就在《高雄管
羅承宗
Oct 30, 2018

簡析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的幾個現象
但或許我們該問的還是,如果高雄對國民黨並非鐵板一塊的選區,為何要找一個台北人來參選?國民黨到底自1998年輸掉高雄市之後,是怎麼對待這塊土地,用什麼樣的視角來看高雄的轉變?又為什麼到2014年國民黨才首度失去議會,民意明明長期穩固,卻連在地從政黨員都無人願戰?那高雄市民不願給國民
林子堯
Oct 14, 201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