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林雨蒼/韓國瑜談能源政策:老調重彈的核四重啟,被輕忽的綠能配置
若我們攤開台灣目前的發電比例,核能僅佔10%上下,花這麼久的時間談即將除役的核能,恐怕早就認定了要倚賴核電作為未來的政策重點。這樣的能源配置是否妥當?以下就讓我們來逐一分析。
鳴人堂
Aug 31, 2019

請給我一場總統級的能源論辯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市長與國政顧問團成員張善政、杜紫軍與黃士修等於8月22日的網路直播,說明其能源政策。但在三十分鐘的討論中,多僅聚焦於核四推動,並批評現行綠能推動過於躁進。但此兩論點從國際趨勢以及國內政策發展上,並不切合實情。
趙家緯
Aug 25, 2019


「能源轉型」將是 2020 大選決勝關鍵?
依據沃旭能源2017年的民意調查,臺灣民眾認為全球最重要前三大挑戰分別為氣候變遷(有86%受訪認為其為全球挑戰)、老化(74%)、能源供應安全(67%),顯示臺灣民眾極為關注氣候與能源政策。
趙家緯
Jul 14, 2019


「以核減煤」沒告訴你的事:廢核、減煤、綠能其實互不矛盾
全球重要的能源研究智庫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五月底發表《潔淨能源系統中核能的角色》(Nuclear Power in a Clean Energy System),報告中提出若任憑已開發國家中的核電除役,將對能源安全以及
趙家緯
Jun 2, 2019

核能:對抗氣候變遷的良藥,或是包著糖衣的毒物?
2月5日,在布魯塞爾的巴登符騰堡駐歐盟代表處,Heinrich-Böll基金會跟歐洲議會綠黨聯盟舉辦了一場廣邀各界的專題討論會,主題是核能在歐盟境內能源轉型會扮演的角色。
會議上,大部分的講者聚焦於怎麼樣透過研究出版還有群眾參與,傳遞對於世界核能產業的正確認知、以及提供核廢選址
顏東白
Feb 12, 2019

2018公投過後:郝龍斌、黃士修給公民上的兩堂課
回顧歷史,台灣從1935年的「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以來,對於選舉投票的實踐都是「選人」,由選民在選票上寫上候選人姓名或蓋章而完成。真正有法律效力、決定全國性公共政策走向的「選事」公投,也不過是這個世紀才發生的事情。直到2004年間總統陳水扁依《公投法》的「防禦性公投」條款提出
羅承宗
Jan 3,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