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麟Jun 7, 2019台灣人對六四有疏離感──但不能忘記八九學運與台灣民主的關係今年是六四事件屆滿三十週年。2019年六月四日晚上,香港有逾十八萬人聚集維園紀念六四,反觀台灣自由廣場的紀念會,只有幾千人到場。這表示台灣人對於紀念六四的冷漠嗎?是也不是。
羅慧雯Jun 6, 2019記憶六四才能正確認識媒體統戰的可怕在有關六四的各種論述中,缺乏正視該事件對台灣當代民主的潛在影響,反而只著重在紀念三十年前的悲劇,彷彿眼前國內政治的喧囂與六四的紀念是兩條平行線。
葉國豪Jun 5, 2019平反六四或隱瞞六四?香港正竭力保存中國想遺忘的那段記憶當權者尤其希望這天只不過是另一個平凡的一日,最好趕快過去;將一切政治問題行政化是統治菁英們熟悉的伎倆,特首林鄭月娥提醒大家,要「安靜、有序」地參與集會,並且不忘宣示《基本法》保障市民自由,她謹慎地絕口不評價關於六四的一切,因為那只是大家的一個「回憶」,親建制的喉舌報紙上找不到任何
卜大中Jun 3, 2019六四慘案時,國際反應是如何?多數歐美國家都認為以美國對人權的重視,可能會採取強硬的政策譴責中國的殘暴,不料老布希總統的態度卻出奇地溫和。據中國記者李文隆的報導:法國歷史學家、冷戰與國際關係研究者皮埃爾─格羅塞(Pierre Grosser),講述了當時外界對天安門事件的反應,以及原蘇聯大部分成員國選擇不流血
王丹Jun 3, 2019六四30週年不僅是中國的事情,其實,也是台灣的事情30年前,中國爆發了舉世關注的學生運動和民主運動(六四天安門事件),最後以舉世震驚的悲劇收尾。這件事,不僅僅影響和改變了中國,也影響和改變了世界,並因此而成為世界當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八旗文化May 31, 2019【書摘】《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我漸漸從個人的悲痛走出來,把這種悲痛轉化為追求真實、尋求正義的勇氣,它支持我走過了十幾年艱難的路程。喪子之痛不會淡忘,但『分擔別人的痛苦,也會減輕自己的痛苦。』」──張先玲
王丹Nov 19, 2018余英時先生的「擇善固執」每次去余先生家跟他聊天,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受,覺得自己從小看歷史,看了那麼多的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故事,而余先生,就是典型的,甚至是中國最後的一批士大夫。什麼是「士大夫」?為什麼說余先生是典型的「士大夫」?其實我也無法清晰說明。這說起來有點玄妙,但是我必須說,他內在的氣質散發出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