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喚醒全民意志驅除中國極權主義幽靈
我們對於此一「投誠事件」的關注與其深陷在短時間可能無法釐清的事實爭議,更應該深思事件對台灣大選、輿論、民眾心理甚至國家士氣的衝擊。即使沒有發生這次的「投誠事件」,這些一直都是中國處心積慮的攻擊對象,我們必須謹慎以對。
黃涵榆
Nov 27, 2019


台美關係的下一步:邁向台美全球合作的期待與挑戰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立法四十周年,美國在臺協會為此籌備了一整年的慶祝活動,觀其內容,與其說是慶祝活動,更像是利用這個機會提升台美合作的實質內容與層次的作為。
賴怡忠
Nov 26, 2019


香港逆轉勝的初步:區議會選舉的意義
眾所矚目的香港第六屆區議會選舉結果順利揭曉,之前一向在基層選舉中居下風的民主派不出意料的獲得輾壓式的勝利,贏得了全部452席中的388 席。這場選舉的結果還有什麼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選舉後新的區議會生態會如何影響香港的日常政治運作以及之後的街頭抗爭,就是本文要探討的主題。
趙君朔
Nov 25, 2019


吳介聲/香港變局,危在旦夕?澳外長籲港府加強獨立調查
澳洲外交部長佩恩(Marise Payne)11月14日發表正式聲明,代表澳洲政府對香港警民衝突升級表達「深感關切」,呼籲香港警方對示威者活動的反應應該符合比例原則,支持對港警鎮壓行為進行獨立調查,強調「和平解決衝突」對香港以及澳洲的發展至關重要。
鳴人堂
Nov 23, 2019


吳介聲/分數決定命運:中共實施社會信用體系,外商也難逃?
中國歐盟商會以及中國德國商會8月28日在北京發布研究報告,呼籲歐洲企業與民眾當心,中國明年全面實施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僅影響中國個人與企業,在中國的外商也將深受衝擊。
鳴人堂
Nov 16, 2019


十一月圍城,香港心不滅
為什麼這種沒有大量傷亡卻遍地烽火的僵局,在持續了兩個多月後卻突然升級?真正的原因恐怕在於中共高層對於國內外客觀情勢的演變有了不同的判斷,使他們覺得無法再放任香港問題發酵,免得引發連鎖效應,嚴重衝擊政權的穩定。
趙君朔
Nov 13, 2019


看膩柯韓亂舞了嗎?
韓柯兩人都是透過網路科技崛起,但做為媒體曝光率最高的政治人物,韓柯兩人存在的目的似乎只剩下譴責總統蔡英文和鼓吹對民進黨的仇恨。自己罵不夠,太太也來助罵,說他們是「仇恨製造大師」應該不為過。他們看似荒誕的發言,恐怕已不能用「失言」輕輕帶過。兩人的言行不論是否是精心的政治算計,對台灣
黃涵榆
Nov 13, 2019


台灣迎來百年一遇的戰略機會
從兩年前川普總統在越南提出「印太戰略」一詞後,美國的印太戰略歷經兩年時間,各國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主張作為回應。美國印太戰略已經開始在亞太地區打造一個新的戰略格局。此外在這兩年期間,包括美國國防部、國務院等部門先後提出印太戰略報告,以及美國高層官員對此專題的演說,也讓美國印太戰略的
賴怡忠
Nov 12, 2019


刷存在感的對台26項措施
在國民黨總統大選選情低迷之際,提出這些政策之用意為何?難道只因為去年提出對台31項,結果國民黨選情大勝,食髓知味以為照例複製就能獲勝嗎?若國台辦沒有搞清楚去年與今年選情的變化,只想刷存在感,那選後遭到習近平整肅的首要單位恐怕就是國台辦!
默聲
Nov 7, 2019


習近平的威權統治之路
彭斯演講中並沒有籠統稱呼習近平的統治為獨裁(dictatorship)或專制(autocratic),而是相當精確使用了「威權」這個關鍵字。可以看出美國官方的中國研究專家相當準確掌握了中國從毛澤東時代以降的政治變遷,同時也以這樣的理論背景來理解習近平統治下的北京政權。
李福鐘
Nov 6, 2019


那位「曾」堅守國家主權的蘇起主委
蘇起的這些指控,在許多人眼裡看來難免會有些困惑,彷彿他穿越時空否定了過去的自己。畢竟其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也曾積極為「兩國論」辯護過。回顧這樣的過去,他或許可以說自己「一切是為了國家」,要替主事者化解危機,但老實說,這種說法由於缺乏實證根據,反而顯得更像事後諸葛。
張皓
Nov 5, 2019


從納粹奧運到NBA在中國(下)
簡單回顧一下奧運這個以運動之名建立在沙灘上的烏托邦。近代奧林匹克運動始於19世紀末,由法國的人道主義者古柏坦發起的和平運動。古柏坦有感於普魯士擴張主義對法國的威脅,提倡恢復古希臘的運動精神,希望以體育競賽取代各國的侵略主義,將促進人類和平與福祉立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
李中志
Nov 4, 2019


吳介聲/彭斯「鐵幕演說」2.0:僅憑經濟參與,無法改變中共威權體制
美東時間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華府發表演說,回顧過去一年美中關係,並期許未來。主題涉及美中關係、新疆人權、宗教自由、香港問題,以及對台灣的支持,並且批評美國商界對中國利益低頭的綏靖態度。
鳴人堂
Nov 2, 2019


中國困惑(下):為什麼「普世價值」不只是西方價值?
我在〈中國困惑(上)〉一文中,理論性地駁斥了「文化特殊性」這個意識型態和它的三個子論題。然而,這個意識形態邏輯地拒絕「普世價值」的存在,主張所謂的「普世價值」不過是「西方的價值」。要徹底駁倒這個意識型態,我們也有必要積極地論證「普世價值不只是西方的價值,它們確實是普世的」,這就是
陳瑞麟
Nov 1, 2019


中國困惑(上):普世價值在中國不管用?
美國NBA總管莫雷在美國境內的社交軟體推特上,發表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言論,引來中國國內的憤怒情緒。這個衝突似乎反應了「中國的價值」與「西方民主國家的價值」之間的衝突。如果自由民主國家視為理所當然的自由、人權、民主等是「普世價值」,為什麼中國人民卻反對甚至敵視這些價值,反而支持中
陳瑞麟
Oct 31,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