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日前表示將在今年六月號召反核大遊行。幾乎與此同時,馬英九公開呼籲,唯有重啟核四得以解決電力缺口問題。再觀察二月底至今,社交介面虛擬公共論壇上關於藻礁的言論交鋒,不難察覺對決前夕的戰雲密布。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八月公投就是藍綠對決
台灣的政治體制安排,雖然屢經變革,但自冷戰時代就與美國聯動。我國兩次總統大選之間,重要性形同美國期中選舉的全國地方首長選戰,就在2022年。而今年,2021年八月的公民投票,卻已經形成國內兩大政治壁壘全面對決之勢。民主進步黨政府和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反對力量,各自展開動員;台灣「期中選舉」的勝負,不可避免地將提前在今年八月的公投揭曉。
這個大會戰的局面,一方面顯示,2016年及2020年兩次挫敗並沒有使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及動員能力潰散;另一方面,也令第三勢力的存在空間問題,再次浮上檯面。上述兩個面向,實際上指向台灣這個國家對於前景的同一種焦慮。
這一種焦慮的細緻分析,參見江昺崙〈右傾!其實是台灣的現實主義轉向〉一文。參照台灣當代的政局發展,民主進步黨自2012年總統大選敗選開始,逐步培力「進步力量」的政治論述,進而獲得具有草根性的社會運動動能的支持,終於在2016年取得執政權。2016年的選舉結果,也增強了社會運動者主動參與政治資源分配的空間與信心。在這一個路線之中,較趨近江昺崙文中「理想性」的動能,具體化為時代力量;趨近所謂現實主義的動能,則朝向台灣基進匯聚。在2016年那個時間點,柯文哲則還能夠收割兩者之間模糊地重疊而不盡能夠化約的部分。
2016年以後,民主進步黨在二次執政初期,與上述趨勢中較具理想主義色彩的支流發生了激烈對撞。兩度修正《勞動基準法》引發的爭議以及婚姻平權立法過程中的頓挫,使具有高度理想性的社會運動動能與民主進步黨政府幾近絕裂。這一個裂痕,給予中國國民黨可乘之機。
《公民投票法》依還權於民的理想性修正,降低門檻,卻使中國國民黨得以利用公民投票結合民怨,干擾2018年地方首長選舉的結果。就技術面而言,多達十案的公民投票迫使投票行為被「公式化」地整合,並與政治立場連結;印製、提供「公投小抄/公式」的候選人,容易連帶獲得地方首長選舉的選票支持。終於導致民主進步黨在2018年11月24日的大敗。
中國國民黨還活著
1124的大敗,日後中國加強併吞台灣的壓力,加以美國升溫對台關係的戰略性反制,促成了江昺崙文中的「現實主義轉向」,也說明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書在數週內飆破70萬份以來,虛擬公共論壇上各陣營之間激烈交鋒的因由。但民主進步黨政府面臨藻礁公投之態度更細緻的脈絡,仍以「第三勢力空間緊縮」及「中國國民黨(實際上)仍然強大」為基礎。
環境保護問題絕對是民主進步黨的軟肋。民主進步黨在創黨之初及在野時期,就已據有環境保護的立場,與中國國民黨對立;長期倡議公民投票的歷史中,也有林義雄先生為代表的反核底蘊。環保是民主進步黨絕不能夠拋棄的核心價值。並且,與高度理想性的社會運動動能決裂,導致1124慘敗的前車之鑑,也令民主進步黨在處理藻礁公投問題上如履薄冰。而八月第17案「重啟核四」公投及潛在第20案的藻礁公投之間的牽連,則令局面更形複雜。
藻礁公投在中國國民黨動員挹助下通過第二階段連署門檻。該公投反對的是補完電力缺口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領銜人潘忠政與中國國民黨的合作關係,致使中國國民黨將電力缺口和重啟核四直接聯繫起來。這一個聯繫,一方面使藻礁公投的環境保護立場飽受質疑;另一方面,對民主進步黨及中國國民黨以外的第三勢力造成絕對負面的衝擊。
第三勢力左支右絀
以理想性起家的時代力量,近日因黨主席陳椒華的房產問題致使理想性的號召鬆動,連帶在藻礁公投的表態上左支右絀。第三勢力失去空間及舞台的端倪,更顯露在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的舉動中。藻礁問題是典型理想性掛帥的環保議題,在與民主進步黨政府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政策對立的客觀條件下,理應是時代力量的「守備範圍」。但潘忠政寧願向環保議題上劣跡斑斑的中國國民黨尋求協助,而捨立場真正相近的時代力量。足以證明當前的政局中,第三勢力中支持度較高的時代力量已失去設定議題的動能,僅剩對議題表態的空間。
而仍然強大的中國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雖然不見得能在全國性的選舉中獲勝,但2018年的模式仍然可行。甚至,中國國民黨已經在對2020年總統大選、韓國瑜罷免案的敗績進行情緒性動員。他們明確的戰略是這樣的:動員情緒性反對民主進步黨政府的支持者,便足以令公投成案,再以庶民、理盲的修辭去渲染民眾切身的問題如美豬、具道德光環的問題如藻礁,致使公投通過,對執政黨的政策進行干擾,進而形成民怨。
最後,配合中國統戰的策略結盟,設定摧毀執政黨信任度的戰略路線。很不幸的,藻礁公投的領銜人依附了這個戰略路線,片面地使藻礁問題完全失去對話空間;同時,也令藻礁公投不再能夠反映環保問題,而投射為國家認同的對立。
民主進步黨政府面臨藻礁公投的態度,自連署書暴增達標以來,延續上述的脈絡。而此一脈絡透露了幾個端倪:
第一,今年公投的對決局面,將在根本上設定未來政局的壁壘。以環保為初衷的公投提案方選擇與環保立場相左、支持重啟核四的中國國民黨結盟,直接「看衰」,甚至扼殺了第三勢力的前景。
第二,中國國民黨至少在情緒性動員的能力仍然強大。日前,「白綠合」的傳聞甚囂塵上,繼而在中國國民黨黨內的反對下形同破局。可見中國國民黨仍然強得足以對柯文哲僅剩的實力不屑一顧。
第三,虛擬公共論壇上,藻礁公投反對方對於提案方的嚴厲回擊,顯然並不反映民主進步黨的態度。執政黨基於創黨以來的核心價值及1124的慘敗經驗,絕對不願與具有理想性的環境保護團體決裂。
因為決裂只會令中國國民黨坐收漁利。第十七案「重啟核四」、第十八案「反美豬」、第十九案「公投綁大選」、第二十案「藻礁反三接」一旦全部通過,執政黨的施政(包括防疫)將陷入混亂,而中國國民黨將設定2022、2024中國戰略目標的勝局。
對決的態勢已成。在今年八月。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靜宜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以為自己必須成為絕地武士(Jedi);後來學了台灣文學,知道為什麼必須成為絕地武士。自己成為絕地武士後,現在在高等教育現場試圖培育台灣文學鬼殺隊。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