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張博洋

守捷成功,鬧劇告終

高雄市議員黃捷的罷免案於2月6號結束,鳳山市民以6萬5391張不同意票,中斷了國民黨的報復性罷免浪潮,也守護了高雄的民主價值,為這場自去年六月起的高雄報復鬧劇正式劃下句點。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


回顧本場選戰,我們能發現罷捷團體不斷的主張該行動是為了要「反制罷韓」,以此來為罷捷行動賦予更高的道德正當性。

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罷韓」與「罷捷」行動於市民定位中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基於諸多對高雄的市政想像以及韓國瑜明顯違背身為政治人物的道德操守,後者則是想利用罷免來壯大反萊豬的聲勢,並為韓國瑜的敗退進行報復。

首先,過去高雄市民之所以會發起罷免行動,起初來自韓國瑜違反了最基本的責任政治,選前承諾會對高雄不離不棄,但選後卻拍拍屁股去競選總統,公然背棄對於高雄市民的承諾,將自身的政治生涯發展視為首要任務,棄高雄市民於不顧。

同時,韓國瑜在任期間也導致高雄市政長期延宕。根據統計,韓國瑜在議會市政總質詢中只出席一次,其餘時間大部分都是請假為了「選舉」。更別提韓國瑜向市民許諾的政見也大多跳票,從找鄧紫棋代言、蓋迪士尼樂園、設立賭馬園區到阿諾史瓦辛格來高雄,幾乎無一實現。這也難怪,在某些機構的民調當中,韓國瑜的市政滿意度更是位居全國最低,因為有了前面的荒腔走板,才導致了市民的群起激憤,最終要求罷免。

但在黃捷的罷免案當中,僅是在特定議題上態度不同,本是相當正常的事情,並無如韓國瑜般的重大瑕疵與失職。更別提在民主政治的運作當中,對於議題的態度立場不同,本是相當正常的一件事,畢竟,各個政治人物背後代表著不同群體的聲音,透過多元聲音的論辯,才能夠讓政策持續往更好的未來前進。


因此,若國民黨僅因意識形態不同而進行罷免,不只凸顯了國民黨的無知與自私,更會害得議會最後只剩下一種聲音,不只不是市民所樂見的,也是有害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

無獨有偶,黃捷在議會的問政表現也比許多國民黨議員來得認真。在前些日子的臨時會中,國民黨議員不只頻頻遲到還會早退,有些議員甚至直接缺席審查預算,若要以此標準來看,恐怕國民黨議員應該要先罷免自己。因此,光是從客觀事實的比較來看,兩件罷免案的本質就有所不同。


此外,國民黨罷免行動的算盤,就是為了持續炒作萊豬議題,拉抬國民黨頹靡的聲勢。綜觀國民黨所提出的罷免理由,隨著時間不同而不斷改變,在連署初期時,以「黃捷擦口紅與翻白眼沒禮貌」與「打造同志城市」為理由,到後來遇上萊豬議題時,竟然直接更換罷免理由為「黃捷挺萊豬」,根本是詐欺行為。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在當初黃捷連署罷免之初,根本就還尚未有萊豬一事。易言之,國民黨根本就是一邊罷免一邊思考罷免理由。

究其根本,因為對國民黨而言,持續炒作萊豬議題不只是他們用來有效爭取曝光與攻擊執政黨的利器,更能夠以此將士氣延續至其他地方的罷免行動,以近期發動的「割萊委」行動來看,不管是陳柏惟或吳思瑤,都成為萊豬議題的操作目標。


事實上,從罷捷團體的選前晚會發言中不斷控訴著要打倒民進黨,就能瞥見國民黨的最終目標就是逼宮蔡英文、壓制其他台派政黨。


倘若無黨籍的黃捷與台灣基進的陳柏惟都成功被罷免,這般趨勢將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甚至進一步威脅民進黨的其他立委,在未來更可能以萊豬公投來完成國民黨對於蔡英文的報復,所幸如今鳳山守下一局,在罷韓的起源地撲滅這場「報復性罷免」的火苗,以期台灣政治回歸常態。

最後,雖然鳳山人成功的守下這場戰役,但筆者在這邊仍要提醒,現階段的《選罷法》與《公投法》仍有待檢討。誠如許多政治學者的擔憂,在歐美多國的選罷制度中,就僅能罷免縣市首長來設計,而不能去罷免市議員,核心理由,正是因為市議員本就代表著不同的群體的聲音與利益,議員只不過是在為支持他的群眾發聲與表態。畢竟,複數選區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要保護少數聲音不被絕對多數罷凌,倘若議員會因為對議題的立場不同而被罷免,顯然有違言論免責的原則,更是多元聲音的抹滅,也是在以多數暴力壓制少數。

在當今的選罷制度修正後,顯然也鼓舞了許多投機分子來利用這項工具炒作聲量或是惡意報復,而國民黨的這一波罷免風潮顯然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公投法》門檻的設計,在目前看來也會有類似的隱憂。

因此,筆者最後在此必須呼籲執政者,應儘快正視《選罷法》當前的設計漏洞,修正出一個符合台灣政治實務的《選罷法》,否則在可見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投機分子來利用這項工具炒作聲量或是惡意報復,屆時只會造成更多對立,也讓人民對政治的熱情消散。


倘若我們都對於這幾波完全非理性的罷免行動感到疲倦,甚至是反感,那就更必須去仔細檢討與反思,如何避免讓選罷法成為政黨挑起對立與仇恨的工具?並回歸汰換不適任政治人物的初衷,讓代議政治的價值能夠真正的落實。




作者原本過著白天工程師,晚上基進黨志工的生活,持續五年後決定全心投入政治工作。在罷韓行動中被稱為罷韓四君子之一,現為台灣基進新聞部副主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