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好像要投黃捷的罷免票了。
其實我不是鳳山人投不了票,但先前桃園的王浩宇罷免案過關讓大家覺得原來一萬多票當選的議員有機會催出八萬多票幹掉他,這下讓某黨開始信心大振,覺得可以報一下去年韓總在高雄的老鼠冤了。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先不說王浩宇在PTT上和鄉民的過節,就連我的網友都有直接被王先生弄過的。我跟王浩宇沒有接觸過,但無論如何用「他很機車」來弄掉一個不是地方首長的民意代表,我到現在還是覺得怪怪的。尤其是一個黨甚至兩個以上的黨聯合起來動員弄他,只是因為看他很肚爛、聽他講話很不爽。在台灣國族認同跟價值觀都存在嚴重對立的現在,任何活躍的政治人物都可能因為堅持自己的理念而搞到對立邊看他很肚爛,然後被全黨動員來罷免他,這不是鼓勵政治人物不要多講話,人人好比較平安嗎?
要人人好你就去做生意拉業務就好,當民意代表幹嘛
好的,我知道很多人選民意代表只是為了做生意拉業務沒錯啦。但是這次鳳山黃捷的罷免案,似乎又重現了上次王浩宇罷免的許多狀況,藍的嫌她給韓總翻白臉,綠的怨她選前跟著韓總一起喊又老又窮,然後選議長又不投給民進黨,接著高雄市議會在吵萊豬的時候,她又在那邊裝沒事幫國民黨顧豬氣球。藍軍當然沒把她當自己人,綠軍則是覺得她的存在好像有「背刺」之嫌。
所以在同黨的王浩宇被提罷免時民進黨沒什麼說話,現在不是民進黨的黃捷要投罷免票了,蔡英文出來呼籲要支持黃捷,反而最鐵桿的1450們這次倒不是全聽小英的話,說要挺、跟說「挺了是要告訴全世界,民進黨被扯後腿都要乖乖吞是不是」的聲音幾乎勢均力敵。在這種逆境之下,當事人黃捷出來說了話:
「政治的複雜性原來是各黨派在虎視眈眈,利用這次事件獲得利益和位置,而不是我是進步力量不應該被罷免。」
不是,政治本來就是利益衝突間的調整,你心裡面的絕對正義對別人來說可能是無關緊要、甚至是要斷他生路的殺夫奪妻之恨,所有出來參政的有志之士,都是為了爭取自己的正義並獲得更多其他人的認同,雖然很多人出來選議員是為了利益沒錯,但這句話是不是打死除了「你們」以外的人都沒有理想性?
今天光憑「你們」的話罷免案說不定會過喔。
黃捷目前沒加入民進黨有她的考量沒錯,因為連我這種政治邊緣人都聽過太多民進黨初選時的不堪,畢竟在台灣藍綠板塊就是這樣,尤其是進到基層的議員選舉時,大家更是斤斤計較,精算到後來的結果就是除了那些地方經營型的無黨議員之外,幾乎只要被國、民兩黨提名的人選,當選機率就大增。
在這種情形下,帶槍投靠本就有選票基礎的人要換黨過來,可能主委會很開心,因為多一席穩上的,但是其他想選的或是現任的就覺得多了個搶初選的討厭對手了,而且說不定被擠壓的是主委自己所屬派系的話,那就連主委都不開心了,有時候拿黨提名選議員這檔事,還真的是「自己種一欉卡好看別人」了。
但是這次罷免案綠營的公職也出來相挺,黃捷又說自己「很孤單」這樣就不好了吧,就像剛才說的一樣,你自認是進步力量很好,但不代表你是進步力量全世界就欠你。政治利益這種東西很難說,有時候是實質的新台幣,有時候是一時看不見的聲量跟選票,你要投身政治選議員,你選上的議員就是「位置」,不管跟著韓總說衛武營又老又窮,或是翻白臉給韓總看獲得女神稱號,拿到的聲量講難聽點就是「利益」。
很多綠營朋友不爽沒有跳下去相挺,就是因為這種「我是理想,你們是位置跟利益」的講法造成的,再講難聽點,大家都知道藍綠惡鬥很討厭,但是不管你去問藍或綠為什麼不停止,他們都會回答你,因為對方是他們絕不能接受存在的對立價值,過去在很多爭論上黃捷站在中間線的立場,難道不是為了爭取那種「只要市政好藍綠很討厭」的票源?
韓總和後來補選時的種種爆笑案例已經告訴我們,藍綠代表的不只是政黨利益,是真的有抗爭存在的價值。
黃捷過去政黨是時代力量,所以這次有天才網友想出了反罷免是「保時捷」的口號,雖然2018大敗時我曾經覺得這樣下去會被國民黨復辟,所以希望白綠重新合作,但是後來白的好像覺得國民黨比較好,於是繼續diss綠營,接著韓總發大財失敗才讓民進黨保住政權,也讓白的報不了老鼠冤(他們內部報得不亦樂乎就是了)。
不能讓國民黨對中國時軟得像爛泥,但對內一副他們想怎樣就怎樣
不過我不變的立場就是,不能讓國民黨對外尤其是對中國時軟得像爛泥一樣,但是對內一副他們想怎樣就怎樣的秋條心態如願。所以如果我有羆免票,我還是希望可以放下老鼠冤,這次勉強開一下「保時捷」,但也希望鳳山保時捷議員在經過這次風波後,可以好好想一下自己的定位,藍跟綠不只是利益和位置,當這兩種代表光譜兩端的價值對決時,你還是要好好選擇要左駕還是右駕,不要老是想要走中間線,這樣兩邊都不必跟人家塞,當你開到統跟獨、多元跟單一、甚至國際競合要選擇現實折衝還是不負責嘴炮義和團的交叉點時,你還是要選一條路,你沒有很孤單,這次很多綠營的人都選擇要挺你了。
所以如果這次你過關了,希望你不要再忘記,是誰跟你急難時走在一起的。
作者為日本筑波大學地域研究科日本研究碩士,同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文學博士。專攻民俗學。現職為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在學術和政治、實務和夢想間漂流,留學日本現居台南。人生的信條是「既生於世,豈不遊哉」。著有《表裏日本》、《風雲京都》、《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