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諸多國民黨公職與過氣政治人物紛紛發表謬論,引發軒然大波;他們原本想藉著新聞風向,火攻民進黨政府,不料卻遭輿論的熊熊怒火反噬,成為萬人公敵或笑柄。
在SARS疫情期間擔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邱淑媞。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首先,衛生署(現已改制為衛服部)前署長楊志良在談話性節目中,論及遭感染武漢肺炎的醫師,主張「假如我是醫院院長,第一件事就是開除該名醫師」。此語一出,引發醫療團體強力反彈,輿論更是一片嘩然;縱使惡評如潮,楊志良依然姿態強硬,強調自己是「熱血」,而非「冷血」。
接著,在SARS疫情期間擔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邱淑媞,針對衛服部桃園醫院院內的群聚感染事件,在臉書上,疾言抨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缺乏防疫邏輯,導致疫情警報全面響起。SARS疫情雖已是17餘年前的往事,但相關文件、影片、記錄俱在,眾人仍記憶猶新,故網友群起圍攻邱淑媞。
在SARS疫情中貪生怕死形象鮮明的邱淑媞,面對輿論巨浪,卻愈戰愈勇,更自封「吹哨者」。當年的台北市長、前總統馬英九也加入戰局,重提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現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封院往事,並將釀成32人死亡的封院決策責任,推給當時的中央政府。邱淑媞、馬英九爭功諉過之言,如捅破言論馬蜂窩般,讓他們再度重溫昔日萬箭穿心的痛楚。
而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職典禮前,國民黨政治人物對民進黨政府冷嘲熱諷,認定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將被拜登政府拒於門外;嘲諷最力的,當屬立委馬文君。出乎國民黨意料之外,蕭美琴不僅受邀出席,更是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台灣代表首獲得美國官方正式邀請,堪稱台美關係的新突破。
馬文君對蕭美琴的嘲諷,隨即得到了現世報;此時,國民黨立委卻要求刪除蕭美琴30%交際費。不甘寂寞的台中市前市長、甫卸任旺旺集團副董事長的胡志強,立即在臉書上張貼一張舊照,照片中的他時任台灣駐美代表,握手的對象則是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
胡志強此照一出,國民黨軍心大振,盛讚胡志強外交能力遠勝蕭美琴。然而,此照攝於1996年8月,為胡志強出席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巧遇再次被提名參選總統的柯林頓,並禮貌性握手的畫面;而國民黨早已從親美,轉為親中,此照反倒凸顯自身的反覆。
防疫、外交事務雖是國之大事,並非不能批評,民進黨政府諸多舉措,亦有可斟酌、商議之處,但言論自由仍有底線,不能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馬英九、邱淑媞的發言,即已逾越了言論自由的底線,讓許多人舊仇、新恨齊發。楊志良、馬文君、胡志強等人的言論,雖仍在言論自由的範疇內,但幸災樂禍意味明顯,怪不得輿論潮流逆襲。
在獨裁時代,國民黨政治人物多為俯首聽命的鷹犬;馬英九、胡志強等人雖然學歷亮眼,穿著、談吐深獲媒體青睞,但對言論自由、民主法治,認識皆頗為淺薄,更不知如何扮演稱職的在野黨。
21世紀以降,每當國民黨自以為掌握民心向背,如在近日,扛起反美豬大纛,並成功罷免民進黨籍的桃園市市議員王浩宇後,其政治人物便如鷹犬般趾高氣昂、盛氣凌人。只是,一旦踢到鐵板,卻立即變成魯迅筆下的阿Q,以精神勝利法顧左右而言他,為自己找下台階。
魯迅筆下的阿Q,深得中國人內心世界之三昧,國民黨政治人物飽受大中國思想餘毒,自是個個皆如阿Q。中國漢人的阿Q精神,在闡述歷史時發揮到極至;剛哀嘆完「崖山之後無中華」,立即歌頌成吉思汗攻城掠地,甫感傷畢「明亡之後無華夏」,不久後卻又讚美康雍乾盛世。
在蒙元、滿清兩大帝國殖民統治下,漢人連二等公民都搆不上;但漢人卻化恥辱為榮耀,視元、清為中國的「正朔」,並洋洋自得其疆域廣大。國民黨、共產黨皆是阿Q傳人,1911年武昌兵變後,孫文未帶分文返中,卻高呼「帶回了革命精神」;日軍侵中,國民黨政府節節敗退,卻自稱「以空間換取時間」。
國共戰爭時,蔣介石內外交困,被迫辭去總統;之後,國民黨卻將辭職形容為「下野」;國民黨政府兵敗如山倒,狼狽撤退來台,撤退卻被轉化為「播遷」。當在聯合國的中國席次,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時,國民黨政府不審時度勢,以台灣名義續留,卻堅稱「漢賊不兩立」,遂讓台灣淪為國際社會孤兒。
大多數人讀魯迅,只記得失勢時阿Q的精神勝利法,卻忽略阿Q在得勢時,跋扈橫行如鷹犬;而鷹犬阿Q與鼠輩阿Q,正是阿Q的一體兩面。馬英九等國民黨政治人物,自詡為孫文信徒、蔣介石傳人,阿Q精神自淪肌浹髓,平日假仁假義、欺善怕惡,面對中國政府時,或自甘為鷹犬,或抱持失敗主義,面對台灣人時,卻又一副權貴模樣,不問是非、只問立場。
職此美國政權交接之際,雖然歷程風波史所罕見,但大多數美國高階政治人物,仍有為有守、展現民主風範,民主黨、共和黨皆然。台灣不必以選舉方式、開票速度優於美國而自喜,而應學習其民主運作機制與精神,才能進一步深化民主,療癒獨裁時代遺毒。
然而,進入網路時代後,政治人物的昔日言行,不必到圖書館翻箱倒櫃查舊報紙,就可輕易蒐羅,無所遁形、不容狡辯。近年來,國民黨政治人物鷹揚、犬嘯沒多久,在輿論的強力反彈下,登時變成吱吱自語的過街老鼠,再躲回泛藍舒適圈中,直到風聲過去,再假裝社會賢達面世!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