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甲上娛樂臉書專頁
今年(2020)第57屆金馬獎獲得廣泛的好評,除了如李安導演所說在全球疫情下還「能夠正常、順利的舉辦」眾人齊聚一堂的實體影展,且「氣氛還保持的這麼好,真的很令人感動」。加上今年頒獎典禮的策畫製作有著歷年最高的專業水準,沒有主持人自認幽默而令人不耐的串場,頒獎人的表現大多適切合宜,現場表演和穿插不同獎項間的短片很具巧思。
更重要的是今年入圍名單十分亮眼,題材頗多樣,入圍者有不少新人,對照侯孝賢的終身成就獎,以及資深女演員陳淑芳破天荒連得最佳女配角獎與最佳女主角獎,除了看到創作活力的世代延續,也隱隱然感受到台灣電影或許即將有番新的面貌。
在入圍的影片當中,資深導演陳玉勳的《消失的情人節》提名獎項最多(11項),更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在內的五個獎;相較之下,入圍次多(9項)的《同學麥娜絲》雖然受到觀眾票選青睞,但最後只拿到兩個獎,而納豆的最佳男配角可說是遲來的肯定。然而,我覺得這部影片不論內容或外部都有許多值得討論之處。
《同學麥娜絲》是黃信堯導演第二部劇情長片,在風格與題材上都和導演在54屆金馬獎獲得最佳新導演獎的《大佛普拉斯》有相似和延續之處。除了導演接受訪談時點出,陳以文飾演的立法委員(以及服務處槍擊、炒地皮的特區出包等)連結了兩部電影。明眼觀眾也會注意到片名的「普拉斯」(plus)跟「麥納斯」(minus)的加減對照。
這兩部片子的背景放在台灣某地景平庸缺乏美感的鄉鎮,在表面頗無聊賴實則超有事的環境中,看似平常的人物互動中鋪陳出越來越奇特、近乎不真實的故事發展。相較於《大佛》軸線較為單一、故事進展略帶懸疑緊張的敘事,本片由四名主角的故事所構成,結構較為發散,但鄭人碩、劉冠廷、納豆和施名帥的演技互尬,仍足以凝聚觀影的注意力。
在電影工業長期積弱的狀況下,台灣電影近年仍出現一批優秀的青壯輩男演員,實在值得慶幸。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台灣演員常常飾演比他們實際年齡小頗多的角色(尤其是校園背景的電影),本片讓男演員超齡飾演其角色。而如果說今年最受討論、票房最成功的《孤味》立意訴說台灣女性的故事,那麼《同學麥娜絲》正好在性別上相對應,描述中年男性的挫敗、沉悶、不滿以及幻想和慾望。
《同學麥娜絲》雖改編自紀錄片,但已經擺脫台灣新電影的寫實主義,導演幾乎是諸法皆空般自由自在地加入奇幻與靈異的情節,加藤鷹現身開示鼓勵納豆的那場戲更是一絕。和《大佛》一樣,黃信堯的台語口白除了串起敘事,更為影片增添了具有獨特吸引力的趣味。不過導演口白的作用不只如此,從開場談到《大佛》的票房到片尾導演現身加入圍毆,本片是台灣影史上罕見玩「自我指涉」(self-reflexivity)技巧玩得如此輕鬆有趣又毫不突兀地的作品。黃信堯此一技法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片頭旁白提到了《麥娜絲》和《大佛》都是鍾孟宏的製片公司出品,也點出本片重要的創作背景。雖然黃信堯是頗有資歷的紀錄片導演,劇情片也風格突出成績不俗,但這兩部片子和鍾孟宏作品的相似之處也十分明顯。當然,這些片子的攝影師都是化名「中島長雄」的鍾孟宏,攝影風格十分鮮明。
此外,鍾孟宏作品偏好取景台灣某些看似平常實則怪異的建築景觀,《一路順風》的遊樂園廢墟就是明顯的例子。這樣的取景也見諸《大佛》和《麥娜絲》,像是麥娜絲居住接客的那棟大樓,格局有著說不出來的怪異和壓迫感,似乎訴說著地產資本邏輯在對台灣生活空間的扭曲,就如同納豆飾演的「罐頭」一角的少年夢想遭到社會現實無情碾壓一般。或許這也和鍾孟宏擔任本片監製有關。
製片和攝影或能部分地解釋兩位導演作品視覺風格某些近似之處,但兩者關係不僅如此。從早期紀錄片《醫生》(2006)開始,鍾孟宏作品幾乎都會出現死亡,尤其是突如其來且常是暴力所造成的死亡,不論是《失魂》陳湘琪飾演的姊姊遇害、《一路順風》的幫派窩裡反,或是《陽光普照》的菜頭(劉冠廷)之死皆是如此。黃信堯的兩部劇情片也是如此,包括《大佛普拉斯》的肚財之死和《同學麥娜絲》閉結的下場。兩位導演作品都出現類似的死亡著迷,這點頗耐人尋味。
黃信堯和鍾孟宏共享這些創作元素.使得作者論難以適切的歸類與討論這樣的現象,畢竟作者論的「作者」是導演而非攝影和製片。這些影片也無法用「類型」或「片廠風格」來加以歸納,毋寧這種共通點更接近台灣新電影運動初期幾位導演早期作品在風格上的相似,而其基礎不只在於某種自覺的美學偏好,還有密切的工作團隊關係為基礎,包括演員班底與攝影、剪接等技術人員。《同學麥娜絲》的美術設計趙思豪這次獲得金馬獎,他也是《大佛普拉斯》和鍾孟宏不少作品的美術設計。
這點讓我想到這次金馬獎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侯孝賢時,他的工作班底包括攝影李屏賓、剪接廖慶松、音效杜篤之、配樂林強等人都一起站在台上。這批優秀的電影職人,尤其他們個人情誼的合作相挺,是多年來撐起台灣電影的一根重要支柱。如今鍾孟宏的甜蜜生活製作公司隱隱然似乎也形成一個重要的電影創作圈。除了黃信堯之外,新導演黃榮昇令人驚艷的第一部劇情片《小美》(2018),是一部沒有受到足夠重視與討論的傑作。
凸顯與肯定這個環繞著鍾孟宏的創作圈,並不是要否定或貶低黃信堯個人的成就,他的作品成績和個人特色是非常明確的。當年蔡明亮第一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和台灣新電影的關係相當明顯,但從《愛情萬歲》開始,蔡明亮逐漸發展出越來越強烈而獨特的個人風格,而成為後新電影時期的代表性大師。黃信堯的作品貼近常民生活、卻又帶有相當的知識思辨,且難得地具有票房吸引力。我看好他未來的發展。
作者為學術思想雜工。學生時代就熱愛看電影,如今仍保持每週進電影院的好習慣。業餘興趣雜亂無章,偶爾從事電影與文化評論。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