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大選熱戰方殷,不久之前曾經預測川普總統將會勝選連任的美國國會前眾議院議長、共和黨大老金瑞契(Newt Gingrich),10月24日在《福斯新聞》(Fox News)發表評論,提醒川普在大選衝刺階段掌握三大重點——主攻經濟議題,其次為拜登貪腐,以及疫情管理。
現年77歲的金瑞契為美國杜蘭大學歐洲近代史博士,曾任歷史學教授,1978年代表喬治亞州當選美國聯邦眾議員,時年35歲,此後連任多屆。
1994年,金瑞契率領共和黨贏得期中選舉,終結民主黨在國會長達40年的多數黨地位,此後共和黨主導國會長達12年。金瑞契曾於1995至1999年間擔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是共和黨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曾被評為美國史上最具權勢的眾議院議長之一。
10月22日晚間總統辯論之後,金瑞契指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明顯攻擊石油以及天然氣行業,證明拜登已經累得神智不清、不曉得自己在說什麼。
由於石油及天然氣行業與地方經濟及就業茲事體大,拜登在電視上的公開宣告還輪不到共和黨批評,利益攸關的奧克拉荷馬州和新墨西哥州民主黨議員們,就迅速跳出來否定拜登立場。
除了奧克拉荷馬州和新墨西哥州,金瑞契認為,拜登在辯論中對石油以及天然氣行業的宣告,很可能確保川普贏得德州,並且提高在賓州的勝算。
提醒川普衝刺專注三件事
選戰僅剩不到十天,金瑞契在評論中建議,川普競選訴求應該簡單專注在三件事以穩住陣腳,比重分別為:經濟佔七成、拜登貪腐佔兩成、擊敗新冠疫情為一成。
金瑞契特別強調經濟議題,因為這本是川普執政強項,大多數美國人應能相信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將從疫情大流行邁向V型復甦。
相對而言,金瑞契認為拜登的經濟政策,除了將扼殺美國石化產業,其最低工資主張將會摧毀美國中小企業,此外,大幅增稅、擴大監管以捍衛左派價值觀、接受不良貿易協議等等,皆會傷害美國就業機會,卻有利於他的華爾街捐助者,凡此種種將會扼殺川普執政以來的經濟復甦,反而導致大蕭條。
其次,金瑞契認為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關於拜登貪腐「已經公開並且沒有爭議的簡單事實」。除了近期來自其子杭特(Hunter Biden)乃至拜登家族的重大醜聞之外,例如賓州大學拜登中心從中共政權取得7,000萬美元資金,拜登也在三年內從校方自肥,取得約91萬美元,證明拜登以權謀私,濫用公眾信任。
金瑞契數日前亦曾指出,拜登和中共之間巨大的利益關係,已經是嚴重的國家問題,凸顯「中共商業夥伴」的獨裁機制,以及中共滲透的嚴重性。
其三,金瑞契建議應該持續溝通疫情管理的積極計畫與行動,包括安全開放學校以及市場、開發疫苗與療法,以降低民眾擔憂。
金瑞契強調,川普總統應該加強呼籲最嚴格執行封鎖的民主黨州長們重新開放市場,讓民眾重返工作,才能拯救當地中小企業。例如紐約州長庫默(Andrew Cuomo)、新澤西州長墨菲(Philip Murphy)、內華達州長西索拉克(Steve Sisolak)、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以及密西根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
今年第二季以來,在疫情逐漸升溫之際,美國許多城市與郊區發生「黑命貴」(BLM)以及「安提法」(Antifa,反法西斯主義)抗議甚至動亂事件,尤其以芝加哥、西雅圖、波特蘭等民主黨執政城市為甚。
2016年曾經成功預測川普當選的金瑞契,8月22日在《福斯新聞》專訪中指出,拜登與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竟然對「安提法」那些犯罪等級的動亂視若無睹、隻字不提,而這些動亂會將選票推向川普,選民也會越來越了解拜登,川普將會順利勝選連任。
警惕中共的圍棋思維
長期反共的金瑞契,去年出版新書《川普對抗中國:面對美國最大的威脅》(Trump vs. China:Facing America’s Greatest Threat),在相關專訪中,金瑞契認為美國長期嚴重低估中共與其秘密警察的能量,對富裕後的中國市場與中共政權轉型的幻想過於一廂情願、太不切實際。
此外,金瑞契強調美國許多政經精英為了私利幫助中共崛起,並且由於既得利益,他們會繼續美化中共政權。而這種現象,從老布希總統在1989年中國六四天安門屠殺之後反對制裁中共,就已經開始了。
在該書中,金瑞契最為傳神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圍棋」的啟示。金瑞契指出,在他學習圍棋的過程中,他體會到中共的布局思維,從南海戰略、一帶一路到全球擴張,中共多年來靜悄悄地開拓領地以及影響力,體現圍棋思維。
金瑞契指出,西洋棋的目標是要擒王,雙方相互吃棋子猶如血腥廝殺,然而圍棋沒有國王,獲勝目標不是拿下對手,而是取得較大的領地範圍,而且總在嘗試不必戰鬥就能擴張領地的方法。
1990年代開始連續十多年政治影響力直逼美國總統,曾被視為柯林頓總統頭號政敵的金瑞契,近年著述奔走警惕中共擴張不遺餘力,此番對於川普勝選連任的預測能否成真,數日之後便能揭曉。
作者為管顧公司與趨勢論壇創辦人,前網路與投資高管,曾旅讀波士頓、新加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