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魏水秀

振興三倍券有三種效果


圖片來源:蘇貞昌臉書



行政院在這次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振興經濟階段,提出所謂振興三倍券政策,引起諸多討論,例如比較馬政府時期的消費券,或美日等國的發放現金政策。不過馬政府的消費券因為儲蓄替代而提振經濟效果有限,即便國民黨執政時也提出檢討,而美日等國發放現金的基礎在於他們是在禁足令與商店停止營業的背景下,而必須要維持一般人民的支付能力,避免信用貸款或房貸等止付後,引發進一步的金融危機。因此,對於這些討論,其實跟台灣疫情的狀況大不相同,這些比較是基準不同的無謂爭論。


「帶路貨」,振興券的第一個效果


你有去大賣場原本只是要買個衛生紙,卻多內衣褲或燈泡燈管的經驗嗎?這就是帶路貨的效果,這是我們平常生活上都會遇到的事情,只是我們容易忽略。帶路貨就是我們原本計畫要買的東西,例如大賣場在促銷高麗菜,在買高麗菜的同時,我們可能想到家裡好久沒煮火鍋了,就又買了湯底跟火鍋料,甚至飲料等。這是振興券三倍券會帶來的第一個效果。


行政院在規劃振興方案,主要以特定行業來促銷,例如夜市、藝文活動、書局,以及旅遊觀光等。以旅遊來說,我們計畫要去旅遊,會先計算住房、交通等基本費用,但到了當地,我們除了自己享受觀光帶來的放鬆心情之外,通常還會買名產給家人、同事,或者朋友等。這是設計振興三倍券可以預期到的效果,如果只是現金發放而沒有限定某些用途,那這些效果就不能被發揮,這是振興券優於現金發放的第一個特性。


「競爭」,振興券的第二個效果


計畫經濟學家喜歡舉一個例子,漂白水的化學成分都一樣,為什麼賣場裡面要有那麼多品牌的漂白水呢?這是生產上的浪費。但計畫經濟學家之所以殞落,是因為忽略了店家之間的競爭效果,因為競爭會帶來對消費者更有利的價格,以及確保品質。競爭是無形的,但比價格便宜、比消費加碼,比售後服務等,都是競爭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振興券不是萬物可買,所以針對可以使用的商品,這些店家必然會摩拳擦掌積極爭取消費者的青睞。要知道,店家堆貨有成本、請人有成本,店租更是一大成本,在一個短時間內,能夠儘量提高銷貨流動的速度,那即使薄利也能多銷,在疫情期間不只能維持店家的營運還能維持就業,這是振興券帶來的競爭效果不可忽略的重點。


有人會說,店家不如拿現金收購振興券來套利。這是對經濟制度很大的誤解,現金收購振興券,是一元換一元的營收收入,但這些營收還要付出營業稅、營所稅,甚至印花稅等,也是說用一元換一元的營收來衝高營業額,多的是繳稅不是利潤,這樣做反而會虧錢;但用貨物的定價來換振興券,那就不是一元換一元的營業收入,因為貨品的成本會低於定價,這是店家毛利,店家做生意要賺的是毛利不是營收,所以,會把套利當成振興券的缺點,那是對實體經濟的瞭解不夠。也因為店家的各種優勢不同,在考慮毛利的情況下,對爭取振興券的誘因會不同,這就是競爭要取得振興券帶來的消費,所必然的現象。所以,振興券在競爭效果下,民間會對政府政策推一把,這不是行政院或經濟部勸說而來,是經濟學的必然。


「消費信心」,振興券的第三種效果


振興三倍券,主要的設計理念是鼓勵國人出門消費,所以「帶路貨」與「競爭」效果可以預期,現在不同行業都開始推動促銷方案,甚至地方政府也跟著加碼就是證明。以上這兩種效果是讓民間來加成政府政策的效果,但畢竟在武漢肺炎期間,不是只有台灣受到影響,而是世界各國都受到影響,最直接影響台灣的就是我國的貿易出口。


我國以貿易出口來賺取外國的資本,這是台灣經濟的一大特徵,換言之,對世界局勢的發展,會影響台灣人對未來景氣的預期,這當然就會影響潛在的消費型態。消費的預期效果,白話來說,如果你預期未來公司業務會擴張,而你會升官加薪,那這種預期可能會導致你換掉多年的車子,或者開始看比較大的房子。反過來說,現在的悲觀氛圍,在消費層面來看會變成不斷的緊縮花費,這對一國的經濟長期來看是非常不利的,例如日本在泡沫經濟後,日本人長期有一個經濟不景氣的刻板印象,在三十年間對日本的民間消費抑制非常嚴重,造成長期面臨通貨緊縮的問題。


消費信心的提振,在武漢肺炎的疫苗或藥物成功研發以前,這是政府的責任。因為消費行為的結構性改變,通常影響是長期性的,消費行為保守化會對整個經濟帶來向下螺旋的惡性循環效果,因此,在我國的疫情走到振興階段,恢復台灣人日常的消費型態,以一個短期特別預算來說,這是起步的重要關鍵。


雖說,長期而言還是要靠我們美日貿易夥伴能恢復經濟動能,或者國內有積極性的國家建設計畫來支撐,但現階段,我們國內有很多店家與他們的員工需要這筆振興券來維持下去,一個政府不能只期待長期的國際因素來改善國內經濟,因為很可能短時間內我們很多勞工都面臨斷炊的問題,因此,振興券推動振興消費信心效果,可以說是政府在規劃此政策時最細膩的一步。




作者為大學經濟學教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