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翁達瑞

十分鐘看懂中國的數字貨幣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要在深圳、蘇州、成都、和北京測試「數字貨幣」。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介入的電子支付系統。新聞見報後,各方有不同的解讀,包括中國要用數字貨幣控制人民,或中國要建立「非美元」的國際支付系統。


為何中國政府要發行數字貨幣呢?只要給我十分鐘,我就讓你一次看到懂!


生產分工與以貨易貨


在分工的經濟體制,每個人的專長不同,因此產出的類別也不同。除了「生產」之外,每個人還要透過「交易」取得生活所需的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種田的人要拿「米」去換「布」;打獵的人要拿「肉」去換「魚」⋯⋯等。


原始的市場交易為「以貨易貨」,其主要的缺陷就是「計價」困難。再以「米、布、魚、肉」的交易為例,要建立一個充分流通的市場,參與者必須訂出所有產品組合的「互換比例」,包括米換布、米換魚、米換肉、布換魚、布換肉、和魚換肉。


以貨易貨的「互換比例」總數,有一個計算的公式。如果市場上有N種產品,「互換比例」總數就是(N-1)+(N-2)⋯+2+1。在「米、布、魚、肉」的例子,N的值是4,所以「互換比例」的總數有6(3+2+1)。


貨幣的計價功能


以貨易貨是「兩方」的交易,因此要訂出所有產品的「互換比例」。這個難題可透過貨幣發行得到舒緩。貨幣的發行可將原來只有「兩方」的交易,變成「三方」交易。第三方就是發行貨幣的政府。


觀念上,貨幣交易就是「政府作莊」的交易:每個人把自己的產出賣給政府換取貨幣,再用貨幣向政府換取他人的產出。實質上,交易的標的並沒有經過作莊的政府,只在買賣之間易手,因此貨幣只是雙方的交易媒介。


透過貨幣的交易,所有產品都要有一個與貨幣互換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價格」。再回到先前「米、布、魚、肉」的例子:一個充分流通的市場必須有四個價格,也就是米換錢、布換錢、魚換錢、和肉換錢的「互換比例」。


相對於「以貨易貨」,「貨幣交易」的優勢就是計價方便。如果市場上有N種產品,以貨易貨的互換比例總數為(N-1)到1的等差數列和,貨幣交易的價格則只有N個。產品的種類越多(N的值越大),貨幣交易的「計價效率」就越可觀。


貨幣儲存購買力的功能


貨幣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儲存購買力」。在以貨易貨的經濟體,過剩的產出必須在消費價值消失前交易,除非每個參與者都有儲存設備。豐收的漁夫要立刻將過剩的漁獲換取其他產品,而且交換回來的產品也要立即消費。


貨幣交易可解決這個「立即性」的困境。在貨幣通行的經濟體,過剩的產出可以換成金錢儲存起來,等消費需求出現時,再用儲存的金錢換取所需的產品。只將過剩的產出賣給做莊的政府,等同把貨幣當成儲存購買力的工具。


儲存購買力的貨幣,可「窖藏」家中以便日後使用,也可出借給他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報酬。購買力的「借」與「還」,形成俗稱的金融市場。銀行的存款與放款,就是購買力的「儲存」與「出借」,銀行則扮演中間撮合的掮客角色。


作莊的政府作弊


由政府當莊家的貨幣交易,最大的風險就是莊家作弊。在沒有購買力支撐的情況下,政府也會增加貨幣的發行,也就是「偷印」鈔票。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有兩個去處:


第一、政府用超額發行的貨幣支付公共支出,包括在市場上與人民搶購產品。政府的支出應來自稅收,但在稅收不足且支出無法刪減時,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偷印鈔票。政府作弊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損及貨幣的購買力。簡單講,通貨膨脹等同變相加稅,全民受害。


第二、政府超額發行的貨幣,可以透過銀行體系流入市面,目的是為了刺激景氣的復甦。透過超額貨幣的發行,中央銀行可降低利率,刺激民間的消費或投資。等景氣復甦後,再透過利率的提高緊縮貨幣的發行。嚴格講,這樣的印鈔票不算政府莊家作弊。


數字貨幣是什麼?


數字貨幣就是一個電子支付系統,功能跟支票或信用卡一樣,都是為了減少紙鈔的流通。紙鈔的流通牽涉可觀的成本,從印製、流通、點收、紀錄、防偽、保存、運送、到銷毀,耗費的成本相當可觀。減少紙鈔的流通等同減少上述的成本。


政府的數字貨幣支付系統,由於公權力介入,具有強制性,最後可以人人有帳戶。在數字帳戶建立後,政府要回收流通在外的紙鈔。任何人將紙鈔繳回政府,帳戶就會出現等額的數字貨幣。後續的收入或支出,也會反應在數字貨幣的餘額。


除了免除紙鈔流動與節省相關成本之外,數字貨幣的另一個優點,就是所有的「金錢」交易都有紀錄可查。反過來說,數字貨幣也有缺點,例如作莊的政府更容易作弊。其他的缺點包括資安漏洞與系統當機。


中國政府所為何來?


中國政府開始測試的數字貨幣,是主要經濟體第一個國家介入的支付系統。以中共政府的黑箱程度,這個支付系統不可能贏得國際信任。若有人認為中國的數字貨幣可取代「美元」的國際支付系統,我的評論是「想太多了」!


依據我個人的研判,中國政府推出數字貨幣有兩個目的:


第一、瓦解政敵的財務實力。打貪是習近平上台後的要務,除了增加統治正當性,也可以整肅政敵。中共政府的腐敗,有一大部分係以現金賄賂方式為之。一旦數字貨幣取代紙鈔,那些持有大筆現金賄款的貪官只有兩個選擇:冒著被舉發的危險把現金換成數字貨幣,或眼睜睜看著堆積如山的現金變成廢紙。屆時,繳回現金的貪官是否要整肅,習近平一個人說了算。


第二、控制人民的經濟活動。在中國,資訊科技的進步是一把兩面刃,一方面增加人民的經濟自由度,一方面強化政府對人民的控制。一旦數字貨幣取代紙鈔,每個人的所有交易,大至投資豪宅,小至購買香菸,都有完整的紀錄。透過大數據的分析,政府可從數字貨幣的變動,重建一個人的生活日常。除非不消費,否則人民的行蹤完全在政府的掌控當中。


結論


西方國家不會像中國這樣,透過中央銀行,堂而皇之介入電子支付系統的建立。原因之一是西方社會已有商業性的「非現金」支付系統。原因之二是人民對政府掌控隱私的消費紀錄有疑慮。儘管中國已有商業性的電子支付系統,政府仍然強行推出數字貨幣。我要不客氣的說,邪惡的政治動機大於良善的經濟考量。


這就是中國政府推出數字貨幣的背景。你給我十分鐘,我也讓你一次看到懂!




作者為美國大學教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