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確診數大增,民眾排隊購買口罩。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在南韓的疫情,隨大邱新天地教會爆發群聚感染而廣範圍擴散,這幾天,首爾也爆發有保險公司外包的電話客服中心職員及家人,集體確診,成為首都圈最大感染源。事實上,病毒已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來,不僅國內,還得提防國外傳染源進入,讓南韓政府「蠟燭多頭燒」。
這兩週,能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台灣與南韓媒體與網路社群上,都能看到檢視彼此應對疫情能力的文章與意見,台灣不少人從新聞上看到南韓確診數大增、民眾排隊買不到口罩的畫面,似乎頗感慶幸,在南韓採訪與報導疫情,我也確實能體會到,許多同業與一般民眾,對台灣投以羨慕之情。
特別是台灣距離中國更近,為何包括南韓在內,許多距離中國更遠的國家,確診數都高出台灣十倍百倍;反倒台灣疫情控制仍相對牢固穩定,也未發生醫療資源被排擠或大量死亡等憾事;但在南韓確診數連日大幅增加的同時,也有人正面肯定,認為這是有確實在檢驗,而未如中國有隱瞞疫情之疑慮,反更助於解決問題。
政府業務過多,導致一般人常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政府,但若要理性檢視與評價政府應對能力,就得先拋棄如此想法。像大邱新天地群聚感染及近來出現首爾客服中心集體確診,我們都無法要求政府事前介入監視,防堵擴散。獨裁國家都做不了,何況是民主國家,到頭來還是民眾防疫觀念和警戒心為重要。
我在南韓的採訪生涯,歷經2015年MERS爆發,還有這回新冠病毒擴散,兩者相較,這回南韓政府在應對上可給予正面評價的,是透明公開。
MERS疫情發生當下,正值朴槿惠執政。當時,三星首爾醫院出現確診病例,未被隔離,並在多人病房廣泛與外部接觸,情報沒被公開;而當許多醫院陸續出現集體感染時,政府也未向外界告知感染者所在的醫院與感染者曾去過的醫院名單,許多人在不知情下,也無做好保護措施,繼續走訪醫院拿藥或探病。
當時僅傳出「6家醫院有問題」,後來政府也只編號A到F,卻無詳細資訊,民眾根本難以提防,當時社會人心惶惶,最後是在獨立媒體《打破新聞》團隊調查後,才搶先將感染醫院和人數,與患者曾到訪的醫院一一公開,當時為避免殃及外國人,我也緊急聯絡並將名單翻譯成中文公開,要求在韓人士留意。
而這回,從最初確診數出現到今天,南韓政府只要確認後,就會將患者感染資訊、移動路徑和所處醫院一一公開,不管當天增加人數多寡或可能遭遇任何責難,防疫部門每天兩回簡報說明,並回答記者提問,力保全民了解疫情進展,有所準備。
但接下來我想談文在寅政府面對疫情的缺失─過於提早鬆懈,同時未及時吸取鄰國台灣的經驗教訓。
「國內防疫管理,似乎已達相當程度的安定階段,防疫部門至最後一刻,都不會讓緊張感鬆懈,將盡全力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將在不久的將來平息。」這是南韓總統文在寅於2月13日,在財界人士座談會上的公開發言。
當時,南韓確診數還維持在28人,而不過幾天前,因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寄生蟲》(台譯:寄生上流)獲得奧斯卡獎,全國有一陣子還處於歡騰喜悅,短暫忘卻疫情帶來的低潮。
文總統這句話,並非惡意,因為疫情在南韓擴散後,儘管多數民意都肯定政府應對妥當,社會確實彌漫些許不安情緒,尤其是因中國與日本疫情擴散,夾雜在其中的南韓也相當憂慮,人員減少外出流動,已連帶影響到服務業與民生經濟。
看到確診數沒再增加,又有人陸續痊癒出院後,使得文總統過分樂觀判斷局勢,而脫口「疫情就快平息」,意圖鼓舞士氣,希望大家只要再忍一下,不久就能撐過,回歸正常生活。結果不到一週,就出現新天地群聚感染,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實際上,就算疫情真有減緩趨勢、就算是基於好意,這句話都不該說出來。因為防疫部門在面對疫情時,仍需民眾積極配合與維持警覺,但文總統發言一經報導後,許多人很可能因此感到心安甚至鬆懈,這也成為之後在野的保守強加撻伐的依據。
另一個問題在於口罩。事實上,新天地群聚感染從2月18日爆發前,看到台灣政府因應排隊購買口罩的現象,而祭出實名制限量購買的對策,南韓已有不少媒體在報導與討論,就連我在結束年假從台灣返韓後,都有南韓同業來主動詢問相關問題。
南韓政府若在2月初中旬,就好好從媒體觀察到台灣口罩供應問題後、事先擬定好預備方案,盡速協調口罩製造商和通路,就可很快遏止民眾排隊買不到口罩的窘境。
然而,政府先是直到2月25日才緊急宣布口罩政策(每日9成口罩產量禁出口、50%公定販售),排隊人潮依舊、民怨四起,才宣布第2波政策(每日所有口罩產量進出口、8成公定販售,並決定引進台灣的實名限量供應制,還仿照台灣研發口罩供應地圖,企圖亡羊補牢。
資訊公開透明與大量檢疫,是這回進步派政府處理疫情,受到肯定之處,但從「平息說」和口罩供應,就可看出南韓政府的鬆懈大意,這是當下仍持續延燒的新冠病毒應對過程中,必須學習與記取的教訓。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