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與擴散,已引發全球關注與輿論批判,由於中共面對危機的處理能力多屬政治掛帥的維穩邏輯,面對疫情失控似乎束手無策,也讓外界質疑習近平將面臨政治危機。《華盛頓郵報》就將武漢肺炎比喻為「中國的車諾比事件」,認為中共將面臨與蘇聯分崩解體的下場。
西方媒體主觀的期待顯然凌駕了客觀的政治現實,過於低估中共新型態威權政體權力的集中,以及對社會控制與輿論的全面監控。直言之,北京只要仍掌握「意識形態詮釋」、「鎮壓性國家機器」、「經濟分配與調控能力」,就能維繫政權的生命週期免於戲劇化的顛覆。
習近平政經控管力道遠超毛澤東
中共自己是搞群眾革命起家,深知過去中國政權興衰循環出自天災人禍下的某些必然與偶然條件。一旦天朝的統治力下降,再加上出現煽動者,提供類似「蒼天已死」、「無產階級專政」、「打土豪發大財」的造反論述,裹脅流離失所的流民舉事,一場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的農民起義隨即爆發。如果政權氣數未定,猶可靠幾位中興大臣撲滅大亂,反之則造成權力的輪替。
中共建政以來,最大的天災人禍莫過於毛澤東所發動的大躍進,大飢荒造成4千萬人死亡,創下人類歷史記錄。然而政權之所以持續,乃是中共建立了一套與封建政權截然不同的政治控制與經濟社會分配體制。
前者是透過嚴密的思想審查與綿密的意識型態洗腦,經由毛澤東所發動的「三反五反」與「反右鬥」中取得了政治權威的作用;後者則是透過「戶口二元制」、「人民公社」、「組織性的社會」的建立,全面壟斷了經濟分配與社會關係網路。
在此背景下,過去革命所需出現的煽動者、群眾與社會紐帶全被中共所宰制與割裂,再加上毛澤東在1958年發動「第二次台海危機」(金門砲戰),經由輸出危機與戰爭邊緣策略轉移內部矛盾,使得本來將出現的歷史輪迴卻在人為因素下給規避。
值的觀察的是,2010年的茉莉花革命,雖然事實證明這是一場不成熟的民主運動,其政治轉型的後果必沒有朝西方自由主義所預期的方向,阿拉伯世界的經濟仍在衰退,對於人權的戕害並無趨緩跡象,國內政治仍遊走在內戰邊緣。
而中共領導人與官方輿論都關注到,經濟發展、社會控制以及政治鎮壓是威權政體統治正當性的基礎,也是這一場民主運動爆發的原因。北京高層充分意識到,維繫一定程度的經濟成長,藉以進行有效的社會資源分配,是展現國家能力的基本前提。
此外,國家機器必須對萌芽中的市民社會與政治異議分子,採取嚴厲的鎮壓與控制,同時高舉集體主義對於秩序與穩定的訴求,如此才能落實阿圖塞(Louis Althusser)所言的「意識形態國家」與「鎮壓性國家」的本質。
不論是處理劉曉波等「異議分子」的方式,或是增加社會控制與網路監控的維穩預算,都說明了中共的思維。這一切到了十九大前後更是達到了顛峰,對於網路全面封鎖及對「低端人口」的清洗已看出端倪,社會信用制度、天網系統與學習強國App等系統的建立,除了標誌「科技威權主義」來臨,也意味習近平統治的中國,已遠超越毛澤東時期的各項政經控制能力。
以「集體領導」稀釋習近平個人政治責任
在維穩技術與制度推陳出新之際,也讓中共游刃有餘進行權力布局度過政治危機。先前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就是試圖以「集體領導」之名,藉此稀釋習近平的政治責任,讓李克強親上火線就是「以黨領政」的政治分工或切割。
而面對「吹哨者」李文亮之死所引發的「我要言論自由」的民怨,中共網管刻意不予封鎖,讓輿論之火燒向地方領導的失職,讓習近平的角色消失於無形,更何況當下的大鳴大放亦可能是類似毛澤東當年大搞「雙百運動」的陽謀,待疫情高峰過去將成為秋後算帳清算政敵的黑材料。此外,1月份時,官媒澎湃新聞更發表民意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中國人對武漢與湖北官員極度不滿,但對北京領導階層卻呈現高度信心。可見湖北武漢儼然成為北京棄車保帥的角色。
至於軍機頻繁繞台,這可視為習近平釋放「大權大握、控制全局」的訊息,基於「槍桿子出政權」以及「黨指揮槍」的實力原則與慣例,使其必須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份發號司令,並選擇在「操之在我」的戰場中進行「習近平式的戰爭邊緣策略」。
這些操作在近日趨於頻繁,世界衛生組織的議題攻防、各項文攻武嚇的政策產出、在台親中人士與代理人的風向言論足以說明一切。
習近平的政治停損點,設定在兩會如期舉行、避免北戴河會議成為權力鬥爭舞台,並在年末的五中全會重新取回路線的詮釋權;如此一來,方能安全下莊並規劃未來的政治布局。蘇聯的瓦解是各項政治衝突與社會不滿越過臨界值的結果,箇中關鍵也是因為改革路線引發保守與開明派之間的鬥爭,讓葉爾欽有粉末登場的機會。
然而,當下中共權力核心中顯然欠缺決裂的條件與登高一呼的角色,寄希望江系或胡的團派只是一相情願的投射。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內部對中共政權不滿的飽和值已開始醞釀與累積,這股能量雖無法在當下引爆,卻會在未來成為中共政權的最大隱憂。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