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鄭順聰

陪我去看台語電視台

七月的第一天,公視台語台正式開播,頻道設定在14(it-sù),無論用台語唸華語讀,都真正有意思(ì-sù)。

公視台語台的內容,在youtube上也會同步播出。圖片來源:台語台直播頻道

作為台語台的強烈支持者,我當然有規山坪(kuisuann-phiânn)的主催理由。譬如字幕使用教育部推薦用字,你只要養成收視習慣,我上頭舉的台文漢字與羅馬拼音,你就會覺得很正常,沒什麼。

沒錯,台語台的任務,可不是要打敗NHK,挑戰Netflix,征服好萊塢(想太多)。其目標很簡單,是要讓你覺得聽講台語、讀寫台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此話怎說?就從金曲獎的「尿布」說起。

看綜藝節目補破網

說真的,六月二十九日深夜,當Leo王掄得金曲獎華語歌王時,我根本不知他是誰。上網一查,我咧!原來他就是網路神曲〈快樂的甘蔗人〉原唱,我立刻點開來重溫,到這段時我耳朵響起警報聲:「煞袂記得我穿尿布穿到幾歲?」

整首歌皆台語,為何「尿布」用華語呢?

可能是Leo王覺得順口?用華語和孩子溝通之社會制約?還是不知台語怎麼說?

台語台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來補破網(póophuà-bāng),將那些被強勢華語取代的用詞與句法,補綴回來。在開台的首檔益智節目《全家有智慧》中,有林美秀與阿松雙主持穿針引線,出題目激盪台語魂,找回失落的字詞,輕鬆學習台文字,在激烈的搶答對戰中,認識尿苴仔(jiō/liō/giō-tsū-á),把台語原初的「尿布」包回來。

聽新聞去除臭奶呆

延續金曲獎話題,這次頒獎典禮有一顆遺落的大珍珠,那是能唱能演已雙金加身的李千那。

《查某囡仔》製作規格,可說江蕙以來之最高,其包裝設計與詞曲創作飽滿且饒富新意,歌曲非常悅耳,我寫作或跑步常常就在唱〈嘟嘟好〉,台語歌可以如此美好。

此次李千那三金落空,主因推測為評審口味,但就我這個台語偏執狂來說,缺點其一是專輯歌詞與MV字幕沒用台文正字(同是遺珠的許富凱就一百分),但更大的問題是臭奶呆(tshàu-ling/ni-tai)。

李千那在訪問時自承,本自信台語說得流利,沒想到進錄音室被製作人挑剔。話雖如此,錄音成果依然是真心(tsin-sim)、人生(jîn-sing)含糊不清。

這個時候,千那女神需要台語台!多聽早、中、午、晚四節台語新聞,其背後可有龐大顧問群,或是有事沒事看看教學節目,拯救發音漏風。須知,台語歌的正音要求比華語歌高一座玉山,臭奶呆為巨大缺失。

這是台語電視台的超級任務,搶救發音大作戰,撇除腔調差異,讓孩子、年輕人與母語流失者,自覺、辨別、學習,說一口漂亮的台語。

無所不說解放語境

這次金曲獎台語三大得主,最佳男歌手流氓阿德聲音磁性滄桑,女歌手江惠儀饒富都會風,廖仕賢則繁密聲響將專輯編織入迷幻境地…擺脫以往台語歌固定套路,打開嶄新的聲音體驗。

此乃台語台即將要做的,讓台語不只是特定階層與地域的氣口(khuì-kháu),而是萬事萬物皆可言說,任何領域都可以「大家說台語」。讓台語不侷限於八點檔、綜藝秀、歌唱與行腳節目,而是有兒童青少年、卡通動畫,健身運動、科技新知、歷史人文、時尚流行⋯⋯等等各類型主題,如「台灣新視界」此節目。

其實,台語人早就無所不談了,缺乏的是舞台,缺乏語境之解放。

你回顧歷屆金曲獎台語類得主,有多少人是全台語致詞?為何不說呢?

這涉及到公眾習慣與語言自信,而台語台就是要營造語境,讓畫面裡頭的全台語擴延到畫面外的受眾。讓台語人不必因公眾場合與現代空間的綑綁,就來改變語言習慣。讓想講台語學台語的人,有一個沈浸的虛擬空間。讓氣氛與語境潛移默化,順暢流入語境之中,自尊的說出,自然的說出。

創造新語帶動流行

約在一九七〇年代,台灣各本土語言受到政治刻意壓制,中斷了傳承,喪失了公眾位置。而台語在這五十年間,仍以各種蓬勃的生命力維繫著,在中南部依然是主流語言,是以有人質疑,既然還有那麼多人說,何必設立電視台?

五十年前,台灣仍是濃濃的農村風格;但當下的社會,已是都會化的現代style。

台語沒有進化,也就是,台語的現代化,中斷了五十年。

這也是絕大部分年輕人與都會人不說台語的緣由,因無字詞與敘述的支援,不知怎麼說,講華語英語比較順啦!

台語電視台的新任務,就是帶動流行,創造新語。舉例而言,塗鴉藝術絕對是外來語,台語怎麼說?直翻塗鴉(thôo-ah)不通,說烏白畫(oo-pe̍h-uē)、烏白捽(oo-pe̍h-sut)、畫土符仔(uēthóo-hû-á)都有傳統既定指涉。於是順聰想說,皂(tsō)指亂塗亂畫,以往塗鴉都在牆壁,那叫皂壁藝術(tsō-piahgē-su̍t),這樣可行嗎?

台語台就是培養皿,讓裡頭的台語人自由發揮,面對時時變動不斷有新事物冒出與舶來品移入的科技社會,大家拉天(la-thian)來創造新詞與流行語,透過活跳的畫面與聲音,流傳到庶民大眾,成為風潮,甚至進入字典,成為正式的用語。

生新的事物就要發生

以上寫了這麼多,你若把台語轉換成華語…那…不是早就在做,華語發音的電視台已做了五十年?

沒錯,台語電視台的任務,就是弭平差異,語言正常化。說沒什麼大不了,其實也很了不起,在台語教育推廣,台文字幕普及,挖掘本土題材,介紹精彩人事物,知識推廣,休閒娛樂,還有創造時代風潮等等目標下,看似要來補足與追趕,相對而言就是創造。

你怎麼知道此全世界最年輕的電視頻道,會變化出什麼新的內容與節目模式?

請鎖定有線頻道14台,無線頻道是第6,網路直播也很便捷,心適的代誌就欲發(puh)出來啦!

作者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於教育廣播電台主持全台語節目《拍破台語顛倒勇》。著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基隆的氣味》,《黑白片中要大笑》、《台語好日子》、《大士爺厚火氣》、《仙化伯的烏金人生》。

Tag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