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嚴婉玲

來DIY一個地方監督NGO吧!(下)



前兩篇看似我把台南新芽兩年半的經驗視為一個成功的模型,不斷告訴各位讀者,只要照著這些方法,一定可以做出些成果,但這篇卻是檢討與反省居多,台南新芽的組織及募款經驗還不夠成功,我想跟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做組織及募款。


先談談組織,在台北做議題時,網路動員比實際上經營志工團來得快且有效,因為台北關注議題的年輕學生眾多甚至有異議性社團彼此串聯,如果要開記者會或辦活動通常透過網路宣傳即可找到足夠的志工人力,但在地方,這是另外一回事。


斯斯有兩種,志工也有兩種


台南有9間大學、9間科技大學,相較於大部分縣市已擁有較多大學生及研究生,但除了長榮大學有實習合作,使新芽能多接觸到一些該校學生外,大部分參加新芽活動的大學生仍集中在位於市區且為國立大學的成大及台南大學,而成為志工者也多非社團成員相揪參與。


地方的志工到底該如何招募且可持續運作呢?新芽的志工招募分兩種,第一種有特定目的,如「議會小旅行」志工團,監督市議會可說是新芽最重要的工作,但監看大量的議會開會及質詢直播工作量絕非僅靠秘書處工作人員即可完成,因此,協助監看、挑選放到網路上的片段,並加以後製,就成為這組志工最主要的工作。


此類招募的優點是目標明確,招來的志工知道自己是為了做什麼而來,而產出之後,網路上的反應也容易回饋為成就感。目前該組志工以每個議會會期招募一次,每周定期聚會一次的方式運作,人數雖少(通常不到十人)但卻凝聚力十足,也產出不少令人讚賞的成果,可說是秘書處最重要的後盾。


「議會小旅行」志工團有著明確目標,人數雖少卻凝聚力十足,是秘書處重要的後盾。圖片來源:台南新芽網站


而另一種志工是協助講座、論壇舉辦或遊行時擺攤的活動志工,這類志工新芽的經營成效不算好。相較之下,去年公投之前,婚權大平台台南專員的活動志工經營就相當成功,除了專員個人能力與魅力外,也與有明確的議題時限有關。簡言之,經營志工最重要的仍然是向心力與成就感,特定議題、明確行動,較容易招募到志工,但如何長期而有效的持續,就端視組織是否願意投入足夠的資源與人力經營。該檢討的是,新芽後來發現活動志工不易持續後,改採計時工讀生處理部分行政及活動事務,雖然確實能確保行政效率,但也因此失去經營志工的動力。


除了志工之外,會員招募也是組織經營的重點,有些組織如工會,因為提供明確的會員服務,因此可收較高的會費以維持運作,但若聯誼性質較強的社團則多採低會費以增加參與意願。倡議型團體的目的不同於兩者,對會員的想像就會成為制定入會標準及會費高低的理由。以新芽為例,我們規定新申請者有兩名會員推薦才能加入,這是為了確保理念相合且避免人頭會員,年費1200看似不少,但每個月平均一百元,對於一般上班族還算不上是負擔,學生也有半價處理,而每年都應該檢討會員人數是否與預期接近,招收過多或過少對會務都不見得有利。


踩立場或不踩,這是個問題!


而組織對外的關係經營,我打算與募款一起討論,也權作一月剛辦完兩場募款茶會後的一些檢討。組織對外的關係大致可分成幾類:在地社團、政治人物、支持者。


前篇文章曾經提到,組織成立初始應先了解在地有那些團體,關注哪些議題,成立後與目標較為接近的團體合作。舉個例子,我前些時日去參加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的新辦公室入厝儀式,當天出席者政治人物從副市長、教育局長到數位市議員,組織本身成員包括各級學校的校長、老師,到場者應該有兩三百人以上,更重要的是不同系統的家長會長也都到場祝賀。教師工會能做到這種程度著實不易,難怪可以推上一席議員成為教師代言人。


而在地NGO跟政治人物的關係比較微妙,如何拿捏與政治工作者的距離是隨時要面對的問題,以新芽這次的募款茶會為例,我們沒有邀請任何一名現任的台南市地方官員或民代,作為一個監督團體,如果收受了被監督者的捐款,將是嚴重的倫理問題。雖然仍有友好的官員朋友私下請秘書買入場券支持,但我們仍在內部開會時討論決定,如果有相關捐款將不予接受。這是建立社會公信力的重要過程,平日雖然可以友好往來甚至在業務上合作,但明確的資源捐輸則應避免。


上述兩種類型主要是團體或有特定身分,與個人議題傾向較無關,但地方團體募款時很容易面臨支持者是否支持組織所有的議題立場?如果不是,是否會影響捐款意願?這也是與在台北做單一議題時很不一樣的困境,例如廢死,雖然是一個不好募款的議題,但大概不會有反對廢除死刑的人捐款給廢死聯盟。但地方監督團體要表態的議題相當多,從勞動、環境、性平教育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是像在台南爭議極高僵持多年的南鐵東移議題。但組織希望募款的對象卻是地方人士,而非以特定議題支持者為主。


我們每天都要想立場要怎麼踩,話要講到哪裡,到最後所能摸索出的結論是,事件發生時要先理解各方說法,盡可能帶回組織內部討論,若能確立組織的集體共識便會發聲,但切忌攻擊對方,有些議題的施壓可以指向公部門,例如性平教育在教育現場的落實情況。


面對複雜糾葛的地方群體與利益,地方監督NGO對各種議題的立場要怎麼踩,話要講到哪裡是個問題。圖為2017年李孟諺代理台南市長時,台南新芽與在地NGO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李代理市長傾聽民意。圖片來源:台南新芽網站。


但更多時候,議題兩邊的立場各自有其支持群眾,組織內部也無法形成共識。這時,我通常建議組織踩穩程序正義的底線就好,如南鐵案。若支持者對我們所採取的立場有疑義或甚至反對,也只能盡量解釋或接受其批評,但也期待對方能看到我們在其他議題上的表現,而願意捐款支持我們。據此,這兩三年摸索下來,我們發現與其被動等待議題發生再選擇立場,不如主動創造議題,或在議題剛開始時就介入,有時更能使支持者認同。


這系列文章結束在開工這一天蠻好的,雖然此刻正發生很多很值得討論的議題,例如西羅殿的大遶境是不是黑道擾民,或者華航罷工仍持續中,但不要急著對每一件自己其實沒那麼熟的事情評論,專心談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在口水滿天的網路時代是更為重要的。


接下來就希望有人因為看到這些文字而起心動念,也想在自己的家鄉做一個NGO。開始做了以後,也許會碰到很多困頓,但這幾年我所感受到的是:來自鄉親的善意或認同者的支援卻遠遠大於那些痛苦與掙扎。每當聽到有人說,台南有新芽真好時,我都想著,新芽只不過是把鄉親們的一些想像與期待實踐出來而已,對於創造與協作一個自己理想的城市或鄉鎮,我們能做的往往比自己想得更多。如果你也有興趣做個地方NGO的發起者,但又害怕沒有人能跟你討論,歡迎私訊我個人臉書或台南新芽粉專。




作者為台灣史學徒,認為取徑歷史以叩問並尋思當下現實才能產生力道,目前的研究興趣是政治運動史及地方政治史。也親身投入各種社會運動、實踐及實驗,與台南一群年輕人共同創立台南新芽,試圖用各種方式,想像並打造台南及台灣的未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