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吳君薇

讓旅行能有多元住宿選擇:淺談《民宿管理辦法》修法後


行政院曾高喊2019年是「地方創生」元年,希望能以一系列的政策,促進區域平衡、讓偏鄉人口回流,並透過設計思考,帶動地方產業再造與升級。許多人抱持著期待,也有人質疑這樣的「大撒幣」會不會在地方上造成更多「地方創傷」?


去年5月21日,前閣揆賴清德主持行政院第一次「地方創生會報」並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希望能藉由地方創生,促進島內移民及都市減壓,進而讓人口及資本回流,達成均衡台灣的目標。12月27日,賴揆在年終記者會上仍再次強調。圖為前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在2019年1月3日前往宜蘭訪視地方創生政策推動情形。圖片來源:行政院。


無獨有偶,前陣子,觀光局推動的「擴大國旅暖冬遊補助」,同樣也被質疑:如此的舉措,是否更會扼殺觀光產業的未來?在目前網路科技促成各式旅遊新創平台蓬勃發展與廉價航空崛起的大環境之下,國內旅遊的確面臨極大的考驗。面對這樣的環境,台灣優質的旅宿產業,正是帶動觀光發展、促進地方創生的火車頭。


筆者生活在新竹地區,於2014年和好友組成了「見域工作室」,團隊目標即為「看見地方」,透過獨立編採、發行地方誌《貢丸湯》,採集新竹各式珍貴的風土故事。


在新竹舊城裡挖掘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將老屋改造為藝文沙龍,引入實驗音樂表演,並經營背包客住宿空間的藝文愛好者;認識了為了讓旅人更深刻了解新竹文化,親身到茶園中學習製茶、品茶,學習新竹的傳統工藝「蓪草花藝」,並定期在住宿空間的共享廚房裡開辦餐食工作坊的旅宿主人;認識了喜愛旅行,並且希望將旅行的感動傳達給更多人,因此開設了同時有講堂與住宿空間的背包客棧經營者。


這些青年,用心轉化了新竹的在地文化為商業模式,並熱情招待來往的旅人,讓旅人們對於新竹有著溫暖且深刻的印象。


許多背包客棧不只是住宿空間,更舉辦許多工作坊或講座讓更多旅人在此自在交流。圖片來源:見域工作室提供。


然而,在第一線上,我們卻發現政府一面說要鼓勵青年創業,同時卻又持續不合時宜的法規,甚至大動作祭出勸導單。


以筆者所在的新竹市為例,2018年就有許多致力於推動特色旅宿的民宿業者因遲遲等不到法規修法而熄燈,也有許多業者仍希望在夾縫中求生存,但亦因受限法規而不敢投資更多的資金、人力、時間等成本,因此成長幅度也相當有限。你相信嗎?截至今日,近期以特色公園與展覽見長的新竹市竟沒有任何一間合法的民宿!


這是為什麼呢?並非這些業者不願意合法,而是〈民宿管理辦法〉訂定於2001年,當時因台灣甫加入WTO,政府為鼓勵傳統農業轉型、發展農業觀光經濟,為了輔導而設立此辦法。在該法中,限制了民宿必須設立於下列區域,包含:風景、觀光、國家公園、原住民、偏遠或離島等地區,或是非都市土地。


然而,十多年來,台灣各地的城鄉風貌早有許多重大的轉變,科技發展更是日新月異,這樣的法規歷經了十多年來從未調整。前段文章提到的極具潛力的民宿業者,一直以來,都因為新竹市為都市地區而無法申請登記為合法民宿。


住宿的旅人在背包客棧的交誼空間中交流。圖片來源:見域工作室提供。


這樣的法規限制,一直到2017年11月交通部觀光局修正了《民宿管理辦法》才有所改變。修法後,規定民宿可設置於非都市土地、國家公園區內,若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需要同時位於下列區域,包含:風景特定區、觀光地區、原住民族地區、偏遠地區、離島地區、休閒農場或休閒農業區、具人文或歷史風貌保存區等相關域。同時,也下放了許多過去管轄權僅在中央機關的權力,例如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或登錄之區域,及具人文或歷史風貌區域,可以由地方主管機關自行規劃公告。


在大環境下都市區域房租高漲、薪資停滯不前的狀況下,早有許多青年懷抱著對於在地文化的熱忱,投入各地區的觀光、旅宿產業。各地其實早有充滿創意與實力的青年團隊,可惜的是許多法令僵固不前,無法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與社會變遷調整;許多地方政府普遍也因為資源與刺激不足,欠缺對於現狀的掌握,與民間亦少有對話機會。眼見許多地方政府都訂出具人文或歷史風貌區域範圍、做出相關配套,新竹確有許多對於新型態的旅宿經營有想法的經營者,總籠罩於罰款的恐懼中。


見域工作室在2018年9月初辦理「竹塹城內一千零一夜:城區民宿如何合法化」講座,邀請DTTA台灣觀光策略發展聯盟秘書長工頭堅與在台南成功推動民宿合法化的台南市民宿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勇伯前來分享經驗。講座訊息引發討論後,也欣見新竹市政府於八月底提出新聞稿,表示正著手研議相關辦法。十分幸運地,許多有志於以觀光旅遊推廣新竹文化的夥伴,在講座後自發組成社群,持續自我培力與關注相關議題。


2018年9月,見域工作室「竹塹城內一千零一夜:城區民宿如何合法化」講座。圖片來源:見域工作室提供。


即便如此,受限於地方局處人力緊縮、選舉年更造成業務更加繁重。即便《民宿管理辦法》在2017年11月通過修法,2018年一整年,許多團隊仍然等不到新竹市規劃公告出具人文或歷史風貌區域的範圍。


放眼全台,目前也僅有台南、彰化、桃園、高雄與基隆幾處都市計畫區公告出得設置民宿之地區。台南市更推出「老屋民宿整修輔導」,有專業團隊告訴經營者該怎麼修繕才安全、符合規範。桃園市在修法後,立刻在2018年3月底劃設出「大溪老城區」,准許設置民宿,更整合「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畫」,民宿亦列入補助範圍。


地方上一處優質的旅宿空間,可以是啟動地方創生的絕佳樞紐。在台灣各地都有活用旅宿空間,連結多元、創新服務的案例。例如高雄的青年改造外婆的老宅,同時也是當年當地的首間婚紗店,留下老屋文化,也在當地辦理各式導覽活動;在苗栗客庄經營背包客棧的青年,使用在地農產,推出米鬆餅、番庄茶等餐點,讓旅人從飲食了解該地的文化……


種種創新的行動,都在當地創造了許多消費與就業機會,若假以時日,相信也有機會促進人口回流,讓鄉村的永續發展成為可能。然而,許多的團隊仍然面對著老舊、不合時期的法規,兢兢業業地持續耕耘。日前政府也曾拋出「訂定地方創生專法」的討論,然而筆者認為,應首先全面地盤點、檢討與地方創生政策相關的既有產業與相關群體,重新檢視現有法規,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法規的調整,的確並非一蹴可幾。修法可能涉及的種種前置作業與後續配套,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從越來越多的案例可以發現,許多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僅依靠政府由上而下地訂定政策,唯有持續關注、發聲,並培力相關社群與凝聚共識,許多的小單位群聚起來,才有機會實質地在地方上產生改變。




作者為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