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信仲

航向啟蒙的海圖—我與「新潮文庫」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 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徵文

書店裡所陳列的外文翻譯書籍,最多的就是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如《卡拉馬佐夫兄弟們》、《贛第德》、《愛彌爾》等,更不用提愛書人總會順手再額外添購的其他書,像《歌德自傳》、《百年孤寂》,都是為了買課程用書而意外多買、多讀的書籍。圖片來源:蔡其達提供

在德文裡übersetzen這個字,一般來說意思是翻譯。但當分離動詞時則有渡河、橫渡的意義。不禁讓人聯想到知識與學問從此岸到彼岸、由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的傳遞過程。而在我短暫的人生閱歷當中,翻譯對我而言,也大致上扮演著如此的角色。對於知識的熱情、外語的興趣、乃至於到今天的人生走向,都是藉此從無到有、從迷茫到篤定。雖然我並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人,但談談這樣的過程,也算是給跌跌撞撞走來的求知道路一個交待吧。


舊書店與新潮文庫


如同所有進到大學赫然發現選錯科系的學生一樣,大學時代的我,雖然對法律系沒有什麼怨言,卻老是提不起興趣。勉強能過及格分數以外的努力,一點都不想要浪費。而事實上應付及格邊緣的努力,對於一個法律系的學生來說,也已經是相當吃重。當時的讀書生涯,應付法條之餘,實在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學習外語。況且對於私校大學的學生來說,哪裡有閒錢去補習呢?因此當時能滋潤我百無聊賴、被課業重壓而萎縮的心靈的,就是外系與通識課程,以及因為課堂要求必須閱讀的外文翻譯書籍。


當時最歡樂的時光,就是與室友徒步大度山,逛逛藝術街裡為數雖然不多,但充實而別緻的兩三家舊書店。舊書店裡所陳列的外文翻譯書籍,最多的就是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通識課程所需要的讀物,如《卡拉馬佐夫兄弟們》、《贛第德》、《愛彌爾》等,都是當時收購,現在還羅列在書櫃上的。更不用提愛書人總會順手再額外添購的其他書,像《歌德自傳》、《百年孤寂》,都是為了買課程用書而意外多買、多讀的書籍。在提不起勁讀本科科目的大學時代、理所當然與同儕無所交集的青春時代,是「新潮文庫」替我驅散大學時代與同儕疏離、失去學科認同所導致的失落、沮喪與迷茫的恐懼。


然而,儘管如數家珍般地添購這些書,也泰半讀完了它們。此時卻從師長與同學口中聽到:「志文的書有許多翻譯甚至抄襲的問題」。經過版本比對以及查閱網路資料以後,確實發現有些許瑕疵。此後便大失所望,下定決心考上研究所後就全心鑽研外文,至少也要精通一兩種才行。諷刺的是,因為大學時代豐富的外文書籍閱讀經驗(多半拜是「新潮文庫」所賜),讓我通曉許多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識,沒有做任何考試的準備之下就考上了數間研究所。


「你們還不是往國外跑」


上了研究所後,汲汲營營地學習外語的我,對於台灣的翻譯書籍棄之如敝屣,認為外國的譯本還是得用原文來閱讀較為可信,若不是這樣,起碼也要從日譯版或英譯版著手。然而語言這種事哪能速成呢?研究所時代的我落入了嚴重的挫折,或者說「徒勞感」的地獄之中。外語學好之前有相當長的撞牆期,在那之前,學習者容易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學這個有什麼用,既讀不懂也說不出口」,而且學習外語所需的大量經費,也逼使我不得不身兼多職,徘徊於打工與補習的過勞處境之中。


更加嚴重的是,此時的我在知識上沒有任何的長進,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邊打工邊學外文就佔據大半時間了,哪有心思靜下來好好讀完一本書呢?但這個時期,我所想的完全就是將外語學好,不計一切代價、無論要花多少時間。


但在這個時期,發生了一件讓我重新反省甚至改觀的事。為了學好外語順便省錢,我主動選修了學校的第二外文課程。某天上課老師語重心長地訓誡我們:「外語學好又怎樣,你們還不是往國外跑,對這塊土地會負擔起任何責任嗎?這樣的台大學生我看多了」。這一句話如同扎在心裡的刺一樣,令我輾轉難眠、坐立難安。


儘管「新潮文庫」的翻譯或許有瑕疵,都是貢獻給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我所有的努力、知識上的努力,與對外語的喜好,曾經有任何貢獻給這塊土地的可能嗎?我的後輩們,難道還要經歷我這樣徒勞地學習外語、浪費大量的時間但在知識上毫無累積的過程嗎?學習外語可以彌補個人因為國內翻譯品質不佳而造成的知識落差,那一個群體、一個世代乃至一個國家的知識落差呢?


誰要為台灣人製作海圖


於是在思想上我又重回起點,重新肯定外語翻譯書籍的重要性,並且下定決心,今後無論能否走上學術一途,都要從事知識的引介,甚至可能的話,翻譯書籍。直到今日,多會了兩三種外語,但這樣的心情仍然不變。如果我們要有先進國家的知識水平與文明標準,我們就不得不引介經典與知識。明治日本如此,台灣也不例外。如果我們不想要後來的台灣人如同夏目漱石在《現代日本的開化》當中所說的「追趕先進國家直到精神耗弱、倒地不起」,我們現在就要把翻譯做好,用翻譯畫好橫跨世界、航向啟蒙的海圖。


眾所周知,今日的台灣無論是社會還是學界,都不鼓勵翻譯,反而只提倡外語的重要性。然而不喜歡製作海圖、沒有方向感的當代台灣又要航向何方?無論如何,容我在此向關心台灣人未來、帶來啟蒙的製圖者—張清吉與他的「新潮文庫」,致上作為一個後學晚輩的敬意。




作者努力學習外語、攝取外國新知卻(暫時)出不了國的、自我意識過剩的悲情研究生。關懷德國、日本,當然包含祖國臺灣在內的種種人文社會思想議題。希望有天渺小的自己能為臺灣及其周遭的弱小民族盡綿薄之力。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 「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專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