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江明樹

我的「新潮文庫」第一本──《羅素散文集》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 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徵文

志文出版社創業作《羅素散文集》排書次第三,譯者牟治中,是第一批推出的中譯本。出版日期:1968年6月,剛好是我高中畢業月份。羅素是1950年諾貝爾獎者,也是我的出生年。在此之前,我聽過其名,知道他是名哲學家,在副刊上有人提到其名,不甚了然,有人說是哲學集大成者。


當時,我迷小說,因此,雖是哲學家散文,我看的少,感覺艱澀不易解。我猜此書彼時頂多看三分之一,一知半解。這期間仍有印象的是赫塞《鄉愁》,感覺易讀許多,也知道此書描寫故鄉雲層變化,琦君與艾雯等人形容雲彩都不夠看。


到當兵,在看了尼采《上帝之死》後,然後擁有易看的《羅素傳》,再看不易看《卡拉馬助夫的兄弟們》,啃嚼頗久。回頭再看這本《羅素散文集》,不必再硬著頭皮看完,還特別再劃線細讀一次,可瞭解十之八九。


再翻讀這本紅皮書,好像是舊書攤的,有鉛筆,有鋼筆,有紅筆,好像不是我買的新書。我劃重點,不會以尺量劃,通常執筆上下的整齊一致,是我借友人再回籠的嗎?


羅素文學素養佳,舉雪萊、易卜生、史威夫特、莎士比亞等人著作論述,極有個人精闢觀點,現讀來仍具閱讀魅力。在論屠格涅夫名作《父與子》,羅素說: 「俄國的自由主義份子,認為屠格涅夫所擔起的是以巴札洛夫,作為典型革命家的工作。他們說他是一幅漫畫。他們說,那是軟心腸,而不是硬腦袋,使他們成為革命家。他們認為他已經背叛了主義,而激烈的攻擊他。……巴札洛夫,這位智者,這位英雄。竟然變成了諷刺畫!但我知道,抗議是沒用的。」又在結尾說:「在當時,沒有人精確地預測到俄國的未來,但却可以這樣說;俄國革命中的那些勝利者,比起巴札洛夫的批評者,長得更像巴札洛夫。巴札洛夫如果真能存在的話,或許他會像我一樣認清了那批勝利者。」


這樣詮釋《父與子》主角巴札洛夫,作為思想家哲學家的羅素,一眼穿透騷動不安的帝俄時代到20世紀蘇俄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劇烈變遷。文學名著《靜靜的頓河》、《齊瓦哥醫生》等紅白軍的鬥爭到流血戰爭的過程,說穿了就是主義與思想的對峙。當時無神論、自由主義、虛無主義、解放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紛紛出籠。毛姆世界十大名著遺漏《父與子》,我認為要把《傲慢與偏見》或《咆哮山莊》其中一本抽掉。


值得一提的是「新潮文庫」我幾乎收藏小全集,沒有完整。主要是當兵回來,1973年開「大千書局」,每一種都進一本,若被後面軍營的阿兵哥買走,就再進一本。對面是國中,沒生意時,就啃志文書與其他文學書,邊讀邊寫的累積文學素養,我遂成為詩人與作家。




作者1950生,高雄旗山人。著有《歪打樂》《十八奇女》《蕉城滄桑》《蕉城人物誌》《李旺輝傳》等十多冊。繼葉石濤,鍾鐵民之後得「鳳邑文學獎」等。11月出版「顏秋雨傳」,並有30本書待出。

 

那些年,我們的「新潮文庫」​ 「向張清吉先生致敬」主題專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