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胡元輝

請給事實大口呼吸的空間!

台灣民主走到今天,該高興、慶幸,更要奮鬥、前進。

假新聞與假訊息之所以日益猖獗,原因不在傳播科技的日新月異,而在於理性認知的蒙昧,批判思考的失落,以致事實見不了光,出不了頭。圖片來源:Pixabay

為何值得高興、慶幸?因為它讓台灣人民可以當家做主,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何還要奮鬥、前進?因為台灣民主有外部敵人,也有內部敵人,一不小心,就有倒退之虞,甚至有墜谷之憂。

外部敵人是誰?若要一一羅列,不勝枚舉,連缺乏企業倫理的跨國大公司都應包括在內。但根本不相信民主的中共政權,當然是最須提防的對象。隔海而來、蜂擁而至的假消息,就是北京政府威脅台灣民主的例證。

至於內部敵人,同樣輕忽不得。我們有高度競爭、畸形扭曲的媒體生態,貌似自由,卻多以爭取眼球為念;看似多元,卻陷入內容同質的泥淖,以致本應傳遞真實、揭露真相的媒體,淪為民眾眼中的亂源、公害。

政治生態亦然。解嚴迄今,不過三十餘年,民主制度雖已大致齊備,政治文化卻出現不進則退的弊象。癥結之一就在於政黨競爭屢屢淪為不擇手段的鬥爭,政治較勁往往變成零和遊戲的角力。

不僅政治生態糾結難解,民間社會同樣混沌不明。穩健的民主運作仰賴成熟的公民素養,公眾之間雖相互批判,仍彼此尊重;雖各有立場,仍尋求共識。一旦彼此詆毀,不問事實,不論是非,社會必然極化,民主必然危殆。

台灣民主得來不易,守護民主迫在眉睫,但民主的防衛之道在於自我鞏固,而非寄希望於外部敵人的鬆手。如何提升台灣的媒體生態、政治文化與公民素養?關鍵工程之一即在於讓「事實」有大口呼吸的空間,讓媒體競爭、政治較勁與公民對話都能從「事實」出發。

媒體功能原在於提供公眾真實可靠的資訊,藉以實現人民自治;政治力量的攻防亦植基於公正資訊的提供與論辯,以期爭取民眾的認同;公民社會的存在更依賴公共領域的發達,藉以透過訊息交流及理性對話逐步凝聚公共意志。三個領域中的事實認定雖然是辯證的過程,卻絕非武斷與偏執心態的同義詞。

不幸的是,我們逐漸強大的內部敵人正是武斷與偏執心態的產物。假新聞與假訊息之所以日益猖獗,原因不在傳播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在數位工具的無遠弗屆,而在於理性認知的蒙昧,批判思考的失落,以致事實見不了光,出不了頭。各自以假稻草人相互攻擊,終至將對手視為不共戴天的寇讎。

因此,對台灣而言,意圖呈現真實新聞與資訊的事實查核(fact checking),不只是打擊假新聞的機制,更是一種認知能力的培養,思考模式的推動。希望藉此擴大「事實」的呼吸空間,讓整個社會逐漸避開簡單思考、快速求解的認知陷阱與思考惰性,逐漸遠離二元對立、同溫同感的發展泥淖與民主困境。

美國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曾經分享過假新聞;認知科學家David Rand亦發現,平均而言,人們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時間傾向於相信假新聞。此一現象何以形成?諸多研究證實,假新聞、假訊息的傳播實與人的腦袋有關,而不完全是人所使用的傳播工具。

當然,事實查核只不過是守護台灣民主的途徑之一而已,它能否有效抑制假新聞的傳播?能否真正提升台灣民眾的認知能力?都仍只是一種期待,亦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我們既不需要誇大它的效果,亦不應抱持虛幻的期待。但守護台灣民主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口號。

全球許多民主國家都已出現事實查核計畫,而且數量正快速成長之中。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亦於七月底正式上線。此為我國第一個與國際規範接軌的事實查核機制,它的成果如何自然尚待檢驗,卻無疑是一項有心的實驗,更是一個認真的行動宣告。

事實查核在全球許多國家已經是一場運動。事實查核機制的研究者Lucas Graves認為,美國事實查核運動應該被視為一種新聞改革運動。作為一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參與者及事實查核運動的推動者,我有一個夢:希望事實查核在台灣不只是一個「打假機制」,更是一個鞏固民主的運動!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起人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