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若想改變現況,必須提出一套可能的替代方案,否則僅靠貶低其他人的價值選擇,恐怕難以拉攏到更多隊友。圖片來源:姚文智臉書
幾天前(7/28)在網路上出現一則〈獨派青年告別文智宣言〉,文中提到姚文智在選戰中的一連串失誤「讓政治關注度低的民眾感覺支持姚文智=支持台獨=蠢」,並呼籲「獨派青年們一同表態,對姚文智告別,對掌握傳統媒體的老獨派與媒體人們切割」。善意解讀其意是:為了台獨好,就不要再讓姚文智繼續代言台獨。姚文智被辨識為台獨代言者,不是什麼理所當然的事情。姚文智是民進黨籍立委,連蔡英文都不被獨派肯定是台獨代言者了,區區一個被硬擠出來、民調始終落後柯丁兩人的台北市長參選人,怎麼可能是台獨代言人呢?這種「姚文智台獨代言人論」之所以會出現,當然是因為本次台北市長選戰。
幾天前網路上出現一則〈獨派青年告別文智宣言〉,文中提到姚文智在選戰中的一連串失誤。善意解讀其意是:為了台獨好,就不要再讓姚文智繼續代言台獨。圖片來源:音地大帝臉書
這篇文章發出之後,引來不少獨派跳腳,指控宣言作者是柯粉,並點出一個意識形態上的矛盾:「柯粉憑什麼說自己是獨派?」意為支持柯文哲和支持台獨是高度衝突的。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柯文哲曾說過「兩岸一家親」,因此被獨派認為這個政治人物在意識形態光譜上並非同路人。柯文哲不被當成獨派,也不自認為是獨派,早也不是新聞。獨派在這場選舉中尷尬不已,更不是新聞。
這篇〈宣言〉引出的風波,背後最基本的問題是:獨派在這次選舉中,除了將砲口對向柯文哲及其支持者之外,還能、還應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確很困難,目前似乎也沒看到很好的答案。但至少可以先從以下三個層次來釐清這個問題。
一、選民根據價值立場、意識形態選擇候選人
選民選擇候選人時,是基於價值、政策、意識形態或者單純的「個人喜好」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考量,才作出決定。姚文智代表民進黨、柯文哲說「垃圾不分藍綠」、姚文智堅守「台灣價值」、柯文哲說「兩岸一家親」、姚文智堅持廢松山機場、柯文哲重現北門、姚文智有一連串的公關危機、柯文哲黑了吳音寧、姚文智要恢復重陽敬老金、柯文哲說不要恢復......等等,每一句表態、每一次事件,都是綜合考量的因素之一。「台獨」當然也是。
二、各種價值立場應不應該有優先順序
每個人在進行「綜合考量」時,有不同的價值偏好和優先順序。這是廢話。很明顯的,對自稱獨派的人而言,「台獨」不只是偏好之一,還是非常優先的價值,甚至可能是「你只要不明確支持台獨或反對『兩岸一家親』,就絕對拿不到我這一票」。
如果政治辯論都可以用「你有你的偏好,我有我的偏好,我們互相尊重」當結論的話,就世界和平了。像這次的風波,很明顯就不適用這種廢話式的結論。
對於那些沒有把台獨當成必要條件、並且傾向投給柯文哲的人,獨派是否需要將其直接視為異見者?那些說出「我台獨,我支持柯文哲」的人,是否就是獨派的豬隊友,或者獨派根本就不該承認他們是隊友?
如果獨派基於自己的價值立場和政治判斷,認為台獨是絕對優先的價值,且認為支持台獨與支持柯文哲是互斥的,那又該以哪一套論述來改變這些「非我族類」的立場,甚至針對本次選舉提出一套對方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呢?
三、要求對方改變立場,必須提出「替代方案」
上一段提出的問題是個大哉問,在此先將問題範圍限縮到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
以這些獨派的立場,國民黨的丁守中絕對不是選項,但柯文哲也因為兩岸一家親出局了。那似乎就只剩下兩個選項:投給姚文智,或者投廢票。
然而,就如同前面說的,選舉決策是綜合考量下的產物,支持姚文智的第一個理由可以是因為「他不是丁守中,也不是柯文哲,而且沒說過『兩岸一家親』」。但既然是綜合考量,那第二、第三、第四個理由會是什麼呢?在綜合考量後,可以導出自己可接受的、支持姚文智的最終結論嗎?
而且,在說服自己之後,如果要說服其他人改變立場,還需提出一套替代方案,並需要有效回應「結果論」式的質疑。無論是投給姚文智或是投廢票,在目前可看到的支持度分佈上,都有很大的可能造成這兩種結果:因為分票讓丁守中當選,或是柯文哲驚險連任。前者肯定是非國民黨陣營更不樂見的結果(除非能提出更高層次的理由,去論述丁守中當選比柯文哲連任更符合獨派的立場。)同時,此時此刻也很難說服其他人去冒這個柯文哲必須「驚險」才能連任的險。如果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再怎麼「說」,都只能導出這兩種結果。
同時面對理念市場與選舉現實的夾殺,以及在柯文哲「獨走」的現況下,獨派若想改變現況,必須提出一套可能的替代方案,否則僅靠貶低其他人的價值選擇,恐怕難以拉攏到更多隊友。至於這個替代方案,可能是要求民進黨換人,可能是集結到足夠讓柯文哲「轉彎」的壓力,可能是乾脆踩穩「體制外」的路線、表明不在本次選舉明確支持特定候選人……等等,無論如何,如果獨派要說服其他人改變立場、想要突破目前在此次台北市長選舉的窘境,提出一套「替代方案」絕對是必要的。
作者為政治路上的獨派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