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藍綠夾殺下的柯文哲若能夠突破重圍,無疑創造台灣政治史上另一個全新的局面。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5月16日,民進黨選對會正式做出決議,在台北市長選戰中自提人選。此舉勢必影響台北市與周遭縣市選情,其結果更會連結到2020年的總統大選。本文將從柯文哲與民進黨關於「台灣價值」的歧異為切入點,指出民進黨此一保守策略,雖然先平息了基層支持者的不滿,但極可能會造成國民黨拿下新北市與台北市的機率大增,並且外溢到其他縣市。
2018年1月,蔡英文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時拋出「台灣價值」的議題,開啟了延燒到現在的政治紛爭。回顧此前,柯文哲因世大運中反年改陣營在開幕式鬧場的豬隊友效應,以及台灣選手優異的表現,讓個人聲望攀至頂峰﹔然而未及一個月,又因被視為具有統戰色彩的《中國好聲音》台大場爆發流血衝突,並且延燒到雙城論壇與「兩岸一家親」等過往言行,導致民調崩落且起伏不斷,當中又以民進黨基本教義派群眾聲討最力。
蔡英文總統的用意,原是希望柯文哲市長能說些綠營支持者喜歡的話,化解黨內反彈聲浪,讓民進黨能比照2014年,以禮讓的方式為台北市長選戰定調。然而柯文哲連續數次的「漏接」,反倒更加且更廣地激怒民進黨支持者。最後一根稻草,莫過於柯文哲接受電台專訪時,對於「兩岸一家親」言論的道歉與澄清,終於逼使民進黨做出自提人選的決議。
固然,自提人選止消了民進黨基層的怒火,但反倒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北市。在2014年大敗之後,國民黨在六都中僅剩下新北市,而這也是民進黨在地方縣市層級殲滅國民黨殘餘勢力的「最後一哩路」。可惜原先有意參選的羅致政與吳秉叡二人各因不同緣故,無法與國民黨的侯友宜一戰,也促使民進黨中央在戰略思考上的轉向。
由於侯友宜身段柔軟、有豐富行政經驗,加上是國民黨背水一戰,民進黨必須傾全黨之力,才有可能在達成次佳選擇──將侯友宜困在新北市,避免讓他帶動周遭縣市的選情後,朝最佳選擇的勝選邁進。從民進黨請出蘇貞昌、陳菊等天王級人物出陣,就可略知一二。這也意味著,民進黨沒有多少餘力可投注於台北市,因此,與柯文哲結盟,是民進黨的最上策。
柯文哲不可能不知道民進黨的戰略思考,但作為第三勢力的代表人物,他之所以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一來是對爭取連任有一定的自信與把握﹔另一個因素,恐怕也是要證明自己可以走出民進黨「禮讓」的「陰影」,具備挑戰總統大位的實力。於是,柯文哲從「台灣價值」事件以來一再的漏接,除了政治上的操作之外,也是一種自傲中混雜著不滿的情緒反應。
於是目前獲益最大的,自然非國民黨莫屬。一方面是丁守中穩扎穩打,爭取支持﹔二方面白綠分道揚鑣,其重疊的支持者也會陷入分裂,反倒是國民黨支持者日益團結﹔三方面則是民進黨將陷於雙面作戰的困境中。
本文稍早曾提到,民進黨最佳選擇是避開台北市長的戰局,集中火力與侯友宜對決。然而確定自提人選後,反倒給予柯文哲更大的操作彈性,與民進黨決裂的氛圍加上一向尊蔣的形象,讓柯文哲具備可以跟丁守中爭取國民黨支持者的條件;與此同時,民進黨無論最後提出的人選是誰,都會面臨原本就劣勢的情況更進一步惡化的狀況,陷入保二防衛戰。最壞的情況,自然就是台北市的墊底影響新北市的士氣,進而讓侯友宜成為國民黨全國選情的領頭羊,各縣市趴趴走,讓原本評估為五五波的幾個縣市,如雲林縣、嘉義市、彰化縣等,增加更多的不確定性。
對國民黨而言,最佳的發展自然是守住新北、拿下台北,並且奪回其他幾個在2014年失去的縣市,而這一切的源頭,就開端於台北市會不會往無可挽回的三國志局面發展。最後,縱使柯文哲因為三國志而連任失敗,依舊能順勢以悲情之姿,在2020總統大選扮演關鍵角色。那如果柯文哲在藍綠夾殺下能夠突破重圍的話,則無疑將是自太陽花學運以來,台灣政治史上另一個全新的局面。
作者目前是快樂聯播網「子瑜生活二三事」節目主持人。之前待過民進黨中央黨部、立法委員蘇治芬國會辦公室、聯合國INGO地方政府永續理事會高雄中心主任,還一度跑去非洲查德吃頭路。雖然跟韓國周子瑜名字很像,但身為中年大叔,路線不可能走甜美風,只能運用就學時期的歷史學與政治學訓練,以吐嘲政治人物來博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