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牧民

馬來西亞大選變天──執政六十年的國民陣線下台


5月9日的選舉結果證明「馬來海嘯」真的出現。 圖片來源:pixabay

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選民以選票支持在野黨組成的希望聯盟(PakatanHarapan)贏得國會大選,終結了國民陣線(Barison Nasional)過去六十餘年的執政。這是大馬建國以來首次政黨輪替,也是高齡92歲的前首相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將再度重回執政舞台。為何在野黨聯盟能夠一舉擊敗執政多年的國陣?這場選舉對馬來西亞的意義為何?以下將對此提出分析。

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實施君主立憲,由國會多數黨主席出任首相並組成內閣執政。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由巫統、馬華公會、以及國大黨共同組成的「聯盟」執政。這個政黨聯盟(在1974年之後改組為國陣)分別代表著三個主要族群(馬來裔、華裔、印度裔)的利益,彼此緊密合作,有效地避免族群對立與政局動盪。不過畢竟執政太久而積弊重重。2008年由反對黨組成的「人民聯盟」首次奪得下議院222席中的82席,讓國陣失去三分之二絕對多數;2013年大選時,人民聯盟甚至獲得過半數選票的支持,但是國陣仍憑藉選區劃分的優勢而獲得多數席次,今年的選舉其實是在野黨聯盟與國陣的第三次對決。

和前兩次選舉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次在野黨組成的希望聯盟加入了馬哈迪所創立的土著團結黨(PartiPribumiBersatu Malaysia),使得聯盟不再只是反對國陣的政黨集合,還包括了來自巫統黨內不滿首相納吉領導而退黨的前黨員。納吉自2009年擔任首相以來,陸續推出一些改革方案,包括減少汽油與糖的津貼、降低外馬來人在上市公司持股率以吸引外資,但是另一方面卻深陷各類貪污醜聞而飽受批評。其中最爭議的是「一馬發展有限公司」,這是納吉在2009年創立的國有投資公司,2015年媒體報導該公司的7億美金(26億令吉)匯入納吉的私人帳戶,馬哈迪與副首相慕尤丁等巫統領導人都嚴厲批判,但納吉否認貪污,後來又說帳戶款項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王室捐贈。

本次選舉的另一個議題是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關係。中國自2012年以來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近年來更是積極投資馬來西亞,不僅購買「一馬公司」的能源資產,與馬國政府合作建設關丹產業園區,還進一步貸款並承建東海岸鐵路計畫:這條700公里的鐵路將從吉隆坡出發一直到泰國邊界,建成後能讓中國進出口的能源與貨物不再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具有十足的戰略意義,也將讓中國更有效且全面地掌控馬來西亞的經濟。在選舉期間中國因素一直是雙方攻防的主要議題:國陣認為吸引中國投資不是壞事,但反對黨則認為中國的巨大影響力會讓馬國淪為強權的經濟殖民地,不少人甚至認定納吉早已經被收買。

不過畢竟國陣擁有巨大的執政優勢,得以片面決定所有規則,包括重劃選區使選舉對自己有利,將投票日訂在上班日的週三,以及將競選活動限定在11日之內,讓反對黨一路打得非常辛苦。推動公平選舉的公民運動「淨選盟」(Bersih)在選前特地列舉出執政黨的各種奧步,呼籲選民協助監票,甚至做出不承認選舉結果的最壞打算。

這次選舉共選出222席下議院議員與505席州議會議員,選前許多外國媒體都預測即使納吉醜聞纏身且不得人心,國陣仍能保住執政地位。主要是國陣實在擁有太多執政資源,而且幾乎是以球員兼裁判的方式在打選戰,在野黨在上次(2013年)明明贏得多數選票卻被判敗選的記憶猶新。但在選前實際走訪馬來西亞,卻發現其實不管是那個族群,都對國陣的執政表現感到不滿,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這股「反」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居住在都會區的華人多數支持希望聯盟,但畢竟馬來人仍佔人口多數,因此除非馬來人大舉倒戈,否則要勝選並不容易。

5月9日的選舉結果證明這股「馬來海嘯」真的出現。希望聯盟奪得下議院122席(總得票率45%),國陣只拿下79席,第三勢力伊斯蘭黨所組成的和諧陣線(Gagasan Sejahtera)取得18席。反對黨聯盟能夠勝選,馬哈迪的加持的確扮演了關鍵角色,但是這位過去曾經領導國陣長達22年的教父未來如何調和執政聯盟各政黨之間的嫌隙,讓馬國擺脫貪腐惡名,在親中與遠中的兩難中作出抉擇,所有人都在期待。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此次選舉前曾前往吉隆坡進行研究調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