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盧郁佳

福原愛事件:親密難在我該如何成為自己

《週刊文春》報導福原愛向江宏傑提離婚。《女性SEVEN》則拍到福原愛和男子約會過夜,當街餵他霜淇淋等畫面。福原愛事前發推,說被週刊緊盯幾天,希望週刊能直接來問她不就好了。第一次聲明「媒體有疑問請洽本公司」,只等於推文重貼一遍。第二次為福原愛為輕率行為引起誤解致歉。輕率行為,指《女性SEVEN》報導。那麼《週刊文春》報導她提離婚、先生言行不當,是真是假?沒說。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江宏傑聲明「感謝我們的家人支持,在小愛不在台灣的期間共同分擔照顧愛媽和我們的2個孩子,不希望這些不實八卦傷害了我們的至親」。不實八卦,是指《週刊文春》報導福原愛和婆家不睦。福原愛有沒有提離婚?沒說。


真相有多種排列組合。無論是《女性SEVEN》版「太太外遇,先生包容」;或是《週刊文春》版「家庭失和,太太想離」;或兩者皆有,或兩者皆無,總之夫妻都能搞定,不需要不知內情網民幫忙。他們需要的不是正義,是隱私。


早知被拍,仍一天發兩次聲明,顯然措手不及。為什麼措手不及?可能因為內心矛盾,所以需要時間空間做決定,那給吧。網民起鬨,幫不了忙。



至於旁人感嘆夫妻新婚甜蜜放閃,如今意外陷困,今昔對比不勝唏噓。站著說話不腰疼,人家這是成長獨立必經的陣痛。人生選擇,代價痛苦,但學習自主的權利神聖不容侵犯。


二○一八年中國真人實境秀《幸福三重奏》,吃飯時大S說不喜歡剝蝦,福原愛說「我幫你剝,小傑吃蝦我都給他剝」,大S震驚鄙夷:「從小到大,都是我爸剝給我吃,我爸不在之後我就不吃了。我媽說吃蝦一定要男人幫你剝,所以嫁給汪小菲後,如果汪小菲不剝,我也不講。如果幫我剝,我就吃。」


大S一席話,有如立法淘汰空污機車般引起恐慌,但淘汰的是大男人。三個男星開始剝蝦給太太,福原愛驚望江宏傑剝蝦,不敢置信。


飯後江宏傑打球,福原愛勤快小跑撿球。能想像大S跑來跑去幫人撿球嗎?福原愛在日本叱吒風雲,為什麼在中國當球僮?人各有志。


問福原愛夢想,答想當賢妻良母。煮飯,等先生下班,幫他放洗澡水。大S告訴江宏傑「你太幸福了」。



節目中,江宏傑不會煮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汪小菲煮飯洗碗打掃鋪床收衣服。大S看電影哭了,汪小菲按摩。大S病了,汪小菲照顧。大S說煮飯給他吃,他不吃,就怕勞駕太太。


大S對汪小菲的教養風格,媽媽教的。福原愛對江宏傑的教養風格,也是媽媽教的。上《小燕有約》,江宏傑受訪說,問他想吃什麼,福原愛就去買。認識第一天,他進房間就伸直雙臂站著不動,福原愛幫他脫衣服,跪下幫他脫鞋襪。他沒食慾,福原愛變著法子榨果汁給他喝。江宏傑出門,福原愛門口送行;江宏傑回家,福原愛門口迎接,到看不見人才進房。都是福原愛的媽媽教她的。


大S像某個我認識的外省女孩,媽媽從小教女兒點菜、使喚僕人、招呼客人,當宴會女主人。


福原愛像某個我認識的本省女孩,媽媽從小教女兒替眾人盛飯、加湯、倒茶、切水果、搬椅子,當女僕。雞腿讓給哥哥,大蝦讓給弟弟。隨時觀察別人要什麼,先跑去拿,否則媽媽就瞪女兒嫌她慢。媽媽相信,需要有人犧牲時,女兒該優先犧牲自己。出外才會得人疼,才會討公婆歡心。


大S和福原愛都完美主義,為了理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只是理想不同。



福原愛、江宏傑在《幸福三重奏》節目中隨時接吻。江宏傑說,生了小孩,夫妻就很少親嘴,每天頂多親三次,因此給對方的許願紙條寫著:每天親一百下。


《小燕有約》中,賈永婕說,福原愛夫妻冰天雪地拍婚紗,人人穿毛皮大衣;就只有福原愛貪漂亮穿薄紗,露這裡露那裡。所以她全程發抖,叫江宏傑「暖暖包」。外人以為江要遞暖暖包,結果江就是人肉暖暖包,抱著她,「全程愛醬都貼在暖暖包上。」


我看了想起,有次機場航空櫃檯報到,一個女人蹲在地上氣急敗壞開皮箱。七、八歲穿桃紅羊毛衫的女兒,就順勢斜躺在媽媽背上,最大面積接觸,閉上眼享受體溫感觸。媽大叫「重死了,我在忙,不要黏我」閃避。被甩開的女兒爬起身,翻個面又貼上來。像一個渴睡的人,儘管別人叫她起床,反覆把被子冷不防拉走;她還是一再拉回來蓋住自己,重新墜落睡鄉,掉回深不見底的夢裡。一切不由她的意志決定,而是成長所需。


我在心裡對小女孩說:想要黏媽媽黏個飽嗎?等十年後交了男朋友,就可以全程黏在他身上。要是他把妳甩開了,妳就去找下一個願意讓妳黏的人。總會有人讓妳感覺他全然接納妳的一切,像慈母一樣讓妳撒嬌到滿足為止,只是不長久。


因為沒有距離。



如果相信努力就會成功,但再怎麼努力,關係卻還是出問題的時候,許多女人會相信,是因為自己努力得不夠,如果更努力就能解決問題。


那樣絕望的反覆努力,留下的傷害是難以言喻的。


媽媽既堅強又溫柔,所有問題媽媽都有正確答案,女兒最喜歡媽媽了。但到女兒被關係徹底撕碎的那一天,女兒終究會發現,媽媽那套不是萬靈丹。適合媽媽,但不適用於所有人。雖然媽媽懂的事情很多,但不是全部。女兒需要懂的事情,人生全部都會教我們。


自己是誰,對方是誰,人與人需要什麼樣的距離才能相處,女兒和兒子,都得從人生中艱難摸索。


《週刊文春》報導江宏傑不當言行,假如是真的,那他需要性平教育。


《女性SEVEN》相信帶小孩是媽媽的事,跟爸爸沒關係,下標砲轟福原愛「丟下先生小孩」搞外遇,《女性SEVEN》與日本社會需要的還是性平教育。


有時候,媽媽教我們的處世風格,也需要性平教育。




作者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明日報》、《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職寫作。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Comment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