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藍弋丰

疫苗全球爭搶,台灣可得冷靜面對

COVID-19疫情至今,台灣是極少數尚能以防堵法成功拒病於國外的國家,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疫情都已經遠遠超過能用各種防堵方式控制的程度,因此世人將希望放在如今逐一出爐的各家疫苗身上,但當各國把疫苗當成解除疫情、恢復經濟的救命仙丹,疫苗的分配立即成為國際角力的對象。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即使在先進民主國家之間,疫苗爭搶也爆出了赤裸裸的難堪爭端,歐盟因為急於推動疫苗施打,深覺取得疫苗量不足,當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表示比利時廠產能落後,歐盟要求該公司將英國廠疫苗供應歐盟,但英國廠早就供給英國施打,歐盟一怒之下,竟然一度推動疫苗不准出口,在英國脫歐的情況下,此舉主要是針對愛爾蘭與北愛爾蘭邊境的物流,消息一出,英國、愛爾蘭同聲譴責,歐盟才作罷。


不僅是英國與歐盟之間為此衝突,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對英國提出匪夷所思的呼籲,1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竟然呼籲英國不要衝刺施打疫苗,要求英國等富裕國家相忍為全球,把疫苗公平分配給窮國,彌平貧富國家之間疫苗分配不均,然後才一起施打。這種浪漫情懷到不切實際的發言讓人瞠目結舌,但是也代表著國際爭搶疫苗造成的政治風暴。


疫苗既然足以釀成政治問題,就能拿來當政治工具。以色列很快就這麼做,由於巴勒斯坦需透過以色列取得疫苗,以色列在本身衝刺全球最高接種率的同時,2月初表示無私提供5000劑給巴勒斯坦,既是國際宣傳,也是對巴勒斯坦人的胡蘿蔔與棍棒。


最早開始熱切的將疫苗作為國際政治工具的,則是中國與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丁親自施打,宣傳其史普尼克五號疫苗,並四處提供給各國使用,成為疫苗外交工具。中國也是如此,而且比起俄羅斯更積極將疫苗作為國際外交戰的手段,尤其是作為與印度之間的對決。


印度身為全球疫苗製造中心,過去全球各式疫苗大體上有六成是印度代工製造,而印度各生技製藥大廠對於生產COVID-19疫苗早已摩拳擦掌,預先大幅提高產能,更包括相關配套產能,如針頭針筒產能、冷鏈物流能量等等,為全球的大接種蓄勢待發。與中國效能不明、資料不透明的疫苗不同,印度同時代工生產受到多數國家信任的幾家歐美大廠疫苗,俄國史普尼克五號疫苗有大部分也是由印度代工生產。


中印之間的疫苗大戰圍繞區域戰略夥伴開打,緬甸原本先向印度訂購疫苗,中國外長王毅訪問緬甸,帶上30萬劑疫苗伴手禮,希望緬甸改向中國訂購;巴基斯坦是印度死對頭,至今尚未能得到印度COVID-19疫苗供應,但過去巴基斯坦所有疫苗九成來自印度,中國見縫插針,提供國藥疫苗50萬劑,巴基斯坦派出軍機接收。


印度也對周邊國家略施小惠,計畫致贈總計2000萬劑的免費疫苗,包括不丹15萬劑、馬爾地夫10萬劑、孟加拉200萬劑、尼泊爾100萬劑、緬甸150萬劑、巴西200萬劑,此外塞席爾、斯里蘭卡、巴林,都收到了印度的疫苗贈禮。印度藉此挖角中國盟友尼泊爾。


當英國與歐盟為了爭搶疫苗差點反目,中國與印度利用疫苗在國際間爭奪盟友,疫苗的的作用與重要性被嚴重過度放大且高度政治化。


事實上,疫苗並非萬靈丹,即使是較可靠的歐美疫苗,新開發的疫苗效力如何,仍需一邊大規模施打才能一邊繼續驗證,加上由於COVID-19的病源為RNA病毒,其特性是突變速率高,就如同也是RNA病毒的流感,因為變異性高,疫苗每年都要重新施打,打過疫苗也不代表就是絕對安全。


台灣不需要跟著國際政治炒作起舞,喊著要爭搶疫苗,這時要去搶疫苗,不僅耗資不斐,更會成為搶紅眼的歐洲國家的眼中釘,更無可避免會受到中國統戰。取得數十萬劑疫苗後,國內為了誰先打,又是一陣政治暴亂,百害而無一利。


台灣得天獨厚,在政府早期警覺下,成功保持拒病於國外,其他國家病毒已經深入社區,只能期待疫苗為脫離疫情的救星,台灣則只要維持現在的成功防疫措施,就能繼續維持相對正常的生活,我們有那個餘裕,能夠先讓全球施打,作為我們的白老鼠,觀察情況,等更了解各家疫苗的防護效力與生產品質,以及等待印度代工廠產能進一步開出疫苗價格下降,再來做出最理性、最划算的選擇,這才是善用防疫優勢的智慧。




作者為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文、研究產業、業餘研究歷史,現任福和會執行主任、產業媒體《科技新報》總監、產業顧問。著有《海角七號電影小說》、歷史小說《明騎西行記》、金鼎獎非文學獎《橡皮推翻了滿清》,譯有《紙牌屋》等。

Komentá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