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台積電股價創下六百餘元的新高,市值高達17.45兆,真成了護國神山,守護台股也守護台灣,別國以武器、石油雄厚國力,台灣則是以半導體揚威全世界。尤其近來德國經濟部長為車用晶片短缺,致函向台灣政府尋求協助,又再度讓台積電的重要性一躍成為全世界的焦點。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車用晶片為什麼會偏在這時候短缺?得從去年開始的疫情說起。去年一場疫情,讓車用晶片需求隨車市崩盤大減,事實上,當時不只車用晶片需求量下滑,整個車體零組件如車用電路板也隨之減產,許多生產廠商在去年上半年幾乎度小月,直到下半年因景氣復甦訂單能見度才拉高,但來的急單不是5G基地台相關零組件的電路板與晶片,就是以消費性電子3C產品為主的訂單。
這些消費性產品的急單填滿了大廠的生產線,相反的讓車用晶片想搶都搶不到訂單。試想,手機一年出貨10億支,新車一年出產不到一億台,新車一台也不過用去40-50顆晶片,作為生產廠商,接單當然以數量取勝,因此車用晶片在數量上搶不過消費性電子產品所需晶片,待景氣上來後也無法搶得過早在半前年下單的手機等廠商,只好驚動政治,希望能以政治力量來解決經濟問題。
第一個向台灣求救的,就是德國。因為德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兩個車用零件廠博世(bosch)與大陸(continental))。這兩大車用零件廠,所採用的是五大晶片設計廠晶片解決方案,他們分別是德國的英飛凌(Infineon)、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NXP)、日本的瑞薩電子、泛歐的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美國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這五大晶片設計廠無獨有偶的,都相中了台灣的台積電與聯電等廠商,作為他們的代工廠,因此要想將車用晶片的訂單往前拉,並不是這五大晶片設計公司能決定,他們得拜託台廠將部分的8吋產能留下,才有辦法滿足博世與大陸的需求。
車用晶片荒,國際紛紛動用政治力想與台灣搶單,但台商需不需買單,看的不是整體的利益,而有更複雜的因素在其中。在這場晶片大戰中,德國經濟部長來函求援,經濟部親自喬產能,邀台積電等4大晶圓代工廠便當會,美國政府也要求在2月初與我國召開產能協調會,晶圓廠商怎會不知這些晶片一顆難求?
問題是,車用晶片的利潤不比消費性電子產品,已經排好的訂單豈可放棄?在商場上利益一向掛帥,縱使政治力介入,廠商們也未必要買單,於是乎「晶片換疫苗」的陰謀論也就甚囂塵上。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網路版報導了這項消息,「台灣向德國提議不尋常的『反向交易』(Gegengeschäf)」。德國報導資訊科技產業的媒體「贏在未來」(Win Future)則寫道:「台灣向德國説,你們可以有車用晶片─那你們有疫苗嗎?」
台灣的廠商不論願不願意,都應該思考的是晶片換疫苗的「未來性」,而非「利益」,產能可以調,產線可以排,但疫苗不能等。要非台灣在去年第一季驚險守住防線,讓這些廠商在疫情控制得宜下維持正常的供貨,哪來今日世界各國上門拜託晶片生產的籌碼?要非台灣過去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扶持,哪來今日的半導體產業成就?「晶片換疫苗」,換的不僅只是台灣的健康與未來,更是拉高台灣在全世界防疫另一章的能見度。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政治國會幕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