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中志

2020中國瘟疫之年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2020即將進入倒數,若說2020是二戰後世界最黑暗的一年應該不為過。來自中國武漢的病毒像連鎖反應的核分裂,引爆了百年來最大的瘟疫,蔓延七大洲,幾無一國倖免,連南極都淪陷,只有北韓是唯一例外。至目前為止,全球已超過八千萬人感染,近180萬人死亡,經濟損失無法估計,威力與核彈無異。雖然疫苗已在12月中開始接種,但杯水車薪,離達到群體免疫的接種比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效果如何也有待觀察,若說疫情已過高峰,恐怕言之過早。有專家估計,疫情結束時,全球恐怕會超過300萬人死亡。


各種因素讓各國的疫情輕重不同,美國與西歐國家疫情慘重,民主自由的代價屢被質疑;極權中國是禍源,疫情不透明,但給外界的表象是強力壓下,沾沾自喜,對歐美冷嘲熱諷。其實若比較各國的疫情狀況民主指數,兩者並無強烈的關連。高度控制的社會不見得就是疫情的保障,專制國家如俄羅斯是武漢肺炎確診的第四大國,土耳其第七,疫情慘重的也不乏伊朗、伊拉克這些人權墊底的國家。


反觀民主國家,也有表現不錯的,例如澳洲與紐西蘭。最大的亮點是台灣。疫情在中國爆發之初,因兩岸的交流模式,執公衛牛耳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預測台灣將成為重災區。但一年下來,台灣只有7人死於武漢肺炎,低於800人感染,且多數為境外移入。


最讓人意外的是美國,疫情之慘,出乎想像。目前已有近兩千萬人感染,34萬人死亡,最近又因為入冬後病毒活力加強,再加上感恩節與聖誕節的返鄉潮,讓疫情雪上加霜,新增案例與死亡人數屢創新高。這個戰後最強大富裕的國家,擁有最優秀的科學家、最先進的實驗室與醫院,卻以世界人口的4%,佔去了1/4的武漢肺炎確診人數,1/5的死亡人數。


印度的災情也不輕,已有超過一千萬人感染,14萬人死亡,是第二嚴重的國家,但比起美國,只能瞠乎其後,不到美國的一半,而且印度的人口四倍於美國,整體衛生條件也落後美國好幾個級數。這樣比較,實在讓美國人顏面無光。美國堪稱近代史上的不敗帝國,幾乎被這隻武漢病毒完全打敗,對美國的國威造成不小的打擊。


根據CNN在八月做的民調,有七成的受訪者對美國的疫情感到羞恥,更有八成的受訪者對政府的防疫表現感到生氣。其實也難怪民眾生氣,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防疫步調亂七八糟,甚至互相牴觸,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只能自求多福。要注意的是政黨的差異,同一份民調,民主黨93%認為川普失職,只有33%的共和黨認為如此。防疫黨派化,這才是問題的所在,稍後再論。


也有許多人從政治制度與文化來解釋美國的防疫失敗,例如聯邦與州權的劃分、個人自由的堅持、社交習慣等。雖然不無關係,但顯然不是決定因素,美國不必然悽慘至此。其實在武漢病毒失控之前,SARS、MERS、H1N1、Zika、伊波拉等等病毒,已一再叩關,挑戰全球的防疫準備。


面對這些高度不確定的傳染病威脅,美國可說防衛得不錯,把關的CDC十分稱職,也得到民眾的信任,加上朝野高度警覺,並沒有在美國本土引發大規模傳染。或許也有幾分運氣,但無法解釋的運氣,往往成為下次災難來臨時的詛咒。


例如2003年的SARS,同樣是來自中國的冠狀病毒,中國隱瞞疫情的模式也與這次武漢肺炎一模一樣。疫情爆發後重創香港,也造成台灣346人感染,37人死亡的重大公衛災難;美國則全身而退,只有27人感染,無人死亡。SARS如何消失沒人知道,疫苗從來沒有發展出來,可能也沒人有興趣。這不是科學家「知」的問題,而是疫苗廠商「市」的問題,既然SARS不見了,辛苦發展出來的疫苗賣誰?事實上SARS神秘的消失誤導了人們對武漢病毒也會自動消失的期望。


美國並非對瘟疫毫無警覺。時間倒回20年前,2000年一月白宮接到一份報告,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所屬的國家情報會 NIC(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主席甘農(John C. Gannon)主筆,標題為《全球傳染病威脅與對美國的意義》。這份報告應是小布希上任後首批收到的情報局簡報之一,為美國未來20年面對傳染病威脅擬出三個可能的情境。20年後的今天來看,這份報告之精準,令人咋舌。


第一個是最樂觀的情境,各種傳染病被有效控制,非傳染性疾病成為老化社會的醫療重點,可惜報告認為這個情況最不可能發生。第二個預測稍微悲觀,舊的傳染病如愛滋病、肺結核、霍亂等,在開發中國家可能失守,新的傳染病也會陸續出現,疫苗與藥物的開發無法趕上,但美國恃其醫療優勢,仍然能夠持續與病毒抗衡,對美國的威脅有限。


但甘農的報導認為以上這兩種情況都不太可能發生,因為低估了國際交流與人口遷移對疾病散播的加速作用。最有可能發生的是第三種情況,不但傳統的傳染性疾病將在開發中國家擴散,新的疾病也將不斷出現,遲早跨過國界進入美國。一旦致命的傳染病失控,將重擊甚至癱瘓美國的醫療系統。除此之外,該報告直指新型的流感將成為下一個危及國安的致命瘟疫,一語成讖。


看看美國今天在瘟疫中的處境,真是莫非定律的最佳範例:凡事會出錯的,必定會出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且是以最糟的狀況出現。其實NIC這份報告並沒有被白宮忽略,小布希政府對防疫有許多具體的貢獻。事實上比情報單位更具公衛專業的論文早已汗牛充棟,持續警告聯邦政府境外傳染病對美國的威脅已不容忽視。事實上只要人類不斷的繁衍聚集,不斷向生態索取資源,瘟疫的發生幾乎是必然的事。


這已不是理論,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後冷戰時代,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聚集形成超級都會,然而公衛的基礎建設跟不上都會的快速膨脹,這些千萬人口的超級都會,往往成為傳染病傳播與突變的超級培養皿,加上國際商務與大量的旅遊活動,很難隔絕疾病於境外。而這些開發中國家往往基於政經的理由,習慣性隱匿疫情,讓傳染病難以監控。隱匿疫情最惡名昭彰的,就是崛起的中國。


柯林頓與小布希分屬不同黨派,但防疫是兩個政府共同的國安重點之一,超越黨派。甘農的報告並非無中生有,報告撰寫時,已消失數十年的西尼羅河病毒1999年在紐約出現,引發恐慌。更早一年,柯林頓意識到傳染病的威脅已是國安層次的問題,一旦爆發嚴重的瘟疫,軍方的防疫系統無法用到民間,於是在CDC(美國疾管局)之下成立NPS(National Pharmaceutical Stockpile國家醫藥庫),以儲備足夠的疫苗,在疫情爆發時供民間使用。甘農的報告顯然是要提醒小布希政府延續對此傳染病威脅的重視。


911恐攻之後,小布希政府更加注意防範生化武器的攻擊。在2002年投入12億美元擴大前述的國家醫藥庫,改名為Strategic National Stockpile(SNS),除了疫苗藥品外,也儲備醫療用品,大如儀器設備,小如口罩繃帶。之後更連續三年每年增加4億美元的預算在各地增設儲存據點。當武漢肺炎在美國爆發之後,連醫院都發生嚴重口罩荒,小布希政府之後對這個有如戰備物資的維護之鬆散,可想而知。


更有趣的是,小布希2005年在他德州的農場度假時讀到《大流感》(The Great Influenza, by John M Berry),描寫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小布希看完之後十分有感,認為每一百年發生一次的瘟疫已到了再出現的時刻。西班牙流感的威力在當年造成全球5千萬人死亡,美國67萬人死亡,一旦再度來臨,醫療系統全面崩潰不是危言聳聽。


曾經被刻媒體意醜化的小布希,對他的政府做了許多充滿智慧的指示,例如:「我們現在就需要一個國家層級的防疫戰略,如果等到瘟疫發生就太晚了。我們今天不行動,有一天我們將失去許多生命。」、「瘟疫就像森林大火,如果我們及早發現,我們就能及早撲滅,損失有限;但如果我們不察,讓它在那邊悶燒,終將燒成地獄之火。」


小布希不是在推特上講風涼話,責成他的政府仔細擬出了近400頁的計畫《國家瘟疫型流感方案》(National Pandemic Influenza Plans),內容相當詳細,是一旦流感發展成瘟疫時政府應變的SOP。當川普總統的防疫步調凌亂,在記者會上被詢問到是否要向前總統們請益時,他居然回答說他不覺得能從他們那邊學到多少東西。也許川普並不知道柯林頓與小布希對防疫下過的功夫。


話雖如此,川普個人知不知道並不重要,美國這些華麗的防疫守則與機構畢竟沒有在這次疫情中發生效用,形同虛設。川普的領導風格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當年小布希強調防疫有三個重要基礎,⑴透過WHO共享各國疫情的預警系統;⑵疫苗與醫療設備必須備存充足,以應猛爆的疫情;⑶ 統合各州與地方政府的防疫事務。這是15年前的洞見,但當武漢瘟疫出現時,這三個防疫基石幾乎完全不存在,焉能不崩潰?


何以致此?簡單講,有長期累積的問題,也有短期政治鬥爭引發的內爆。長期的問題包括自歐巴馬開始,WHO漸漸被中國主導,至川普完全退出,任由WHO成為中國的一言堂,國際瘟疫通報系統如同斷鍊。美國自身的公衛體系也出現問題,固然醫療科技持續進步,但貧富差距也持續加劇。全民健保遲遲無法落實,種族的經濟不平等引發醫療資源的不平等,讓疾病的通報系統大打折扣。歐巴馬政府固然延續重視防疫的政策,制定加速疫苗開發的法案,也努力推動健保,但成效有限,也沒有更新補充SNS的醫療庫存。到了川普政府,公開反其道而行,就不用說了。


然而這些因素固然有長期影響,但也不至於只因川普執政不到一任就完全崩潰。美國這次疫情完全失控是政治、醫療、種族問題的完美風暴。川普這四年的執政風格,兩黨將在大選年火爆對立早就是預料中的事。若大選年是一個滿滿的火藥庫,武漢病毒則是一支劃開的火柴,兩者相碰,焉能不爆?川普失去總統寶座,拜登贏了嗎?若說他是踩著武漢肺炎的屍體贏得選舉也許太沉重,但豈能無視美國因這場選舉賠上的34萬條人命,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有多少是枉死的?


試想如果台灣2020的大選不是在一月結束,而是和美國一樣在11月,防疫的成果會是怎樣?也許蔡英文仍能連任,但疫情將成為她沉重的負擔。邊選舉邊防疫,國民黨必定處處作梗,讓防疫處置瞻前顧後,造成破口。事實上如果不是年初民進黨壓倒性勝利,讓國民黨在疫情爆發之初完全無力作怪,防疫不會有現在的成果,而政黨惡鬥正是美國在大選年防疫的痛苦與致命之處。


由於台美政局有不同的時程與焦點,從時間表上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疫情爆發之初的黃金時刻,因政治牽制而對疫情做出不同反應所造成的後果。事實上3月後兩地的防疫結果就已經命定了。先看台灣,2019年12月底不知名的肺炎已出現在武漢,流言四起,但台灣大選進入尾聲,並未引起注意。儘管如此,疾管署向中國求證,得到一個暗示性的答案。執政的民進黨不顧對選舉的副作用,立刻提高警覺,提出旅遊警告,也對武漢入境的班機進行檢疫。1月7日將武漢列為一級疫區。


1月11日選舉結束,民進黨蔡英文創下817萬票歷史紀錄,以近20%的差距擊敗國民黨韓國瑜,取得處理疫情的超高政治授權。1月12日,疾管署派出專員至武漢查訪;1月14日,WHO替中國背書,指出武漢病毒沒有人傳人的明顯證據;1月16日,疾管署提升中國湖北的旅遊警示為第二級;1月23日疫情指揮中心升級,由衛服部長陳時中任總指揮官,1月25日,政府停發中國人士觀光簽證,之後著手撤僑、疫調、居家隔離、口罩國家隊的準備,一月底前防疫的藍圖已大致完成,以因應接下來防疫最艱困的二個月,包括與中國全面斷航。期間國民黨屢屢以指控執政黨歧視中國人唱反調,但韓國瑜親中路線大敗後已無政治能量,引起不了共鳴。


如此大規模的防疫工程千頭萬緒,讀者應當記憶猶新,加上兩岸關係的糾結,絕非如此三言兩語所能描述。那麼這段防疫的黃金時時間,美國人在做什麼?原本在2019年底,美國一片榮景,股市長紅,平均所得創新高,失業率則創新低。川普總統志得意滿,連任十拿九穩。民主黨或許也自認無力挑戰,於是刻意在大選年製造出彈劾川普的大戲。當1月時台灣全民已為疫情拴緊神經,美國輿論最關注的議題是彈劾川普。民主黨明知不可能通過,卻從2019年12月中鬧到2020年2月初。


一年來兩黨政客最愛掛在嘴上的是,病毒不挑黨派,的確如此,但病毒也不管彈劾案。在彈劾的期間,武漢病毒已悄悄登陸歐洲。1月20日,華盛頓州出現第一個病例;1月22日,參院開始辯論川普的彈劾案,媒體全程轉播。其實在被彈劾的期間,川普並非全無作為。1月25日美國自武漢撤僑;1月30日WHO還在讚揚中國的防疫成果;1月31日,川普決定關閉美中邊界,由武漢返美的人必須自我隔離14天,這是川普政府最果斷的措施,無奈拜登陣營仍指控他為仇外、製造緊張。


彈劾結束後,媒體要到2月底才將焦點放在武漢病毒上,但為時已晚,歐洲已潰防,美國則延續兩黨惡鬥的格局,連要不要戴口罩都能吵到選後。當我們每天收看陳時中的疫情報告,數月無休,成為台灣人最信任的資訊來源,美國的CDC卻在疫情爆發後三個月沒開過一次記者會,任由川普在推特上當專家。美國人也信任NIH美國國衛院的佛奇(Anthony Stephen Fauci),但每天看他上電視講差不多的話,偶爾和川普唱唱反調,我們不知道他是代表國衛院的專家,還是名嘴。4月過後到11月選舉結束,美國空有最先進的科技,政府官員卻搞得像50個落後國家在防疫,實在乏善可陳,不提也罷。


多年來台美人一直以美國做為台灣建國的藍圖,今年首度覺得在太平洋彼岸,我的家人與國人同胞活在一個比美國還幸福的國度,那是他們努力的果實。歲末,台灣人應該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讚。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