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楊虔豪

「台海中線」緊張時機…看看韓半島「北方界線」如何運作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隨著美中關係緊張,兩岸局勢亦陷不安。中國軍機於9月18及19日,大規模進入我西南空域防空識別區,並越過向來被視為中、台之間水域安全界線的「台灣海峽中線」,遭我方警告後,中方儘管主張中線並不存在,但仍掉頭返回,對台挑釁與宣示「一中原則」意味濃厚。


國共對峙後,台海中線的假想概念,開始被美國設定並提出,作為應對解放軍攻擊與保護台灣的依據。


兩岸間並未針對這條中線,有過協商或進一步釐清定義,數十年下來,卻成為雙方互不侵犯的默契界線,至今尚未出現過逾越後造成開火傷亡。而對峙的韓半島上,也有類似的「北方界線」(簡稱NLL),歷史上衝突不斷。


北方界線是南北韓間的海域軍事警戒分隔線,但和台海中線相似的是,它同樣具有不成文的默認性質,亦即並無任何一個協議內容,真正定義與規範北方界線。


韓戰結束後,聯合國軍與北韓簽訂停戰協定,在南北韓間劃定陸地上的韓半島軍事分界線(MDL,亦稱作「休戰線」),但針對水域上的界線,代表南韓的聯軍主張國際普遍採行的陸地沿岸3海里,北韓則堅持12海里,雙方一直兜不攏。


停戰協定生效1個月後,為避免兩韓在海上發生衝突,美國籍的聯合國部隊指揮官馬克‧克拉克將軍於是在西海上自行設定了北方界線,以先行規範聯軍與韓軍的船艦和飛機在西海水域航行時,勿逾越界線,讓北韓「有機可乘」。


韓戰後,南韓實質控制了西海上原本隸屬於北韓黃海道(1954年後分成黃海南、北兩道)的5座小島(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隅島,統稱「西海5島」),北方界線因而從中區隔出黃海道與西海5島。


但北方界線最初是聯軍避免自身與韓軍先挑起軍事衝突所設,因而劃定後,聯軍僅先知會韓方,並未正式向北韓通報。而面對敵營此番自行主動設定好不侵犯的舉措,北韓也並未公開反對。


北韓中央通訊社於1959年發行的《朝鮮中央年鑑》中,甚至直接以「軍事分界線」稱呼由聯軍設定的北方界線,而且不見任何其他批評與反對這項概念的文句,形同默認這條界線存在。


但就在1973年底舉行的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上,北韓首次對北方界線的設定表達不滿,向聯合國主張,應以自己所掌控的黃海道與歸屬南韓的京畿道間的陸地界線,向海延伸,來重劃南北韓間的水域界線,同時要求南韓船隻在航行西海5島時,應事先獲北韓批准,但最後遭聯合國駁回。


儘管如此,之後20多年間,西海上並無出現嚴重爭端或軍事衝突,但南北韓針對水域分界的問題,仍維持模糊空間,只表達往後將透過協商來決定。


南北韓代表在1992年於平壤締結的《南北基本合議書》附屬合議第10條中就提到:「針對南韓與北韓的海上不可侵犯警戒線,往後雙方將持續協商。至海上不可侵犯區域與警戒線確定為止,雙方皆依照現在各自管轄之區域為準。」


這項協議文代表,兩韓間仍未透過公開對話來討論出彼此同時滿意的海域分界,因此在真正協商得出結論前,只能姑且「維持現狀」。


但從1999年6月6日起,主張對北韓友好、推廣「陽光政策」的南韓進步派總統金大中執政當下,北韓連日派遣警備艦,越過北方界線南側,宣示不承認北方界線、同時試探韓方態度意味濃厚。


直到15日,北韓警備艇與魚雷艇朝向南韓海軍艦艇接近,不顧對方兩度發出警告,對軍艦開砲攻擊,南韓則分別以高速艇與巡邏艇開火反擊,史稱「第1延坪海戰」。最後韓方僅11人受傷;朝方則承受約130人的傷亡,失敗而歸。


而在2002年6月29日,當韓日舉行的世足賽打得如火如荼時,北韓2艘警備艇再度跨越北方界線,其中1艘遭南韓海軍巡邏艇攔截阻擋後,展開攻擊。


南韓巡邏艇立刻著火而失去作戰能力,韓方緊急出動另外2艘巡邏艇支援,在長時間連發炮擊下,最後北韓警備艇狼狽而歸。「第2延坪海戰」造成韓方戰死6人、19人受傷;朝方傷亡規模約38人,其中有25人死亡。


南韓雖獲勝利,卻承受大規模傷亡與巡邏艦沉沒的損失,2次海戰後,韓軍決定將原本的交戰守則5步驟(廣播警告→啟動阻斷→警告射擊→威脅射擊→急迫射擊)中的「啟動阻斷」直接刪去,在敵方忽略警告後,跳過圍堵的環節,直接展開警告射擊。


而在對北韓強硬的保守派總統李明博上台後,2010年,先是3月發生了南韓的護衛艦天安艦於北方界線內巡邏時,突然爆炸沉沒,最後經各國專家調查研判為北韓魚雷攻擊所致;同年11月底,作為西海5島的延坪島,遭北韓炮擊,造成4人死亡(包括2位島上居民)、36人受傷。


從第1次延坪海戰後,北韓已不再承認北方界線之存在。從過往經驗來看,南韓歷任政府不論對朝強硬或求和,北韓都有突然挑釁攻擊的經驗,因此就算是當下是主張對北友好的進步派執政,也須時時繃緊神經,在對話同時也無法鬆懈軍方警備,因為衝突可能隨時發生。


北韓從原本默認,到後期以「劃定時未獲聯軍通報」為由,不再承認北方界線,態度轉變主因,是北韓過分著重在陸軍與空軍配置,海軍本身力量薄弱,韓戰後又幾乎遭殲滅,聯軍當時主動設定北方界線,就等同宣告在海軍不振的情況下,北韓能有條不被侵犯的基準,不會被聯軍優勢力量「逼入死角」。


如今,隨軍事力量逐漸擴大,又有核武作為談判工具,北韓一下子維持默契、 一下子又可翻臉不認帳、棄之為敝屣,北方界線在「維持現狀」的當下,仍充滿諸多不穩定性。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