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西門思

當波塔基特紅襪隊即將搬家



去年夏天,Gene Zabinski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新聞,隸屬於波士頓紅襪隊的3A球隊波塔基特紅襪隊(Pawtucket Red Sox)和當地政府無法在期限前達成協議,所以紅襪隊將會開始找尋新家。


2015年波塔基特紅襪隊經營權轉手後,新經營團隊就表示將離開有77年歷史的麥考伊球場(McCoy Stadium),搬到新球場,如此才能吸引更多觀眾,不過幾個方案都因為財務規劃無法通過地方議會的審核而胎死腹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或許多數人不知道,儘管同樣叫做紅襪隊,但波士頓紅襪隊與波塔基特紅襪隊彼此獨立營運,前者負責支付球員和教練團薪資,而後者透過票房、球場飲食和銷售紀念品等賺錢,所以吸引更多觀眾進場是小聯盟球隊的主要目標。


2015年波塔基特紅襪隊經營權轉手後,新經營團隊就表示將離開有77年歷史的麥考伊球場(McCoy Stadium),搬到新球場,如此才能吸引更多觀眾,不過幾個方案都因為財務規劃無法通過地方議會的審核而胎死腹中,也給了其他城市競逐球隊的機會。


Zabinski是個退休的木匠,高中時他是個不錯的籃球員,不過棒球並非他的強項,但是當他看到這則新聞時,就想到渥斯特(Worcester)的運河區,儘管他現在已經不住在那裡,他的舊家因為開發州際公路而被剷平,不過Zabinski依然希望看到那地區可以復興起來。


「我想要看到我的故里,我出生的地方可以找回活力。」Zabinski說:「我想要看到它可以復興。我在這裡長大,我看過州際公路開發前的黃金歲月,我看到它慢慢沒落,這是一個幫這塊區域找回活力的絕佳機會。」


Zabinski決定採取行動,買了五千張明信片(因為現在人已經不再寫信),分交給同屬運河區商會的朋友們募集簽名,當他們看到明信片時都抱持懷疑,但後來當消息傳開時,人們蜂擁而來,最後Zabinski親手將超過一萬張名信片交給紅襪隊球團。


一年之後,Zabinski的夢想成真,紅襪隊和渥斯特簽下意向書,將在運河區建立一座球場,並且從2021年開始在那兒進行賽事。在記者會上,紅襪隊主席Larry Lucchino走下講台,穿過人群走向Zabinski與他握手。


「一座偉大的球場,需要一個偉大的鄰里環境才能繁榮。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座球場成為都市計畫的一部分,在周圍創造一個偉大的環境,並且確保它能反映渥斯特。它看起來、聞起來和嚐起來都有渥斯特的味道。」Luccino說。


的確,這不只是一座棒球場而已。在這佔地超過兩萬坪的土地上,除了將有一座容納萬人的棒球場外,還有兩座飯店及一座公寓、商店街及餐廳和數以百計的停車位。


根據估計,這座球場造價約8,600萬美元(下同)到9,000萬元,再加上取得周圍土地的成本,紅襪隊將支付3,600萬元,而渥斯特市則將發行1億800萬元的債券支應,但該市經理Edward Augustus Jr.強調,這計畫不會用到納稅人額外的錢,而是用該地區的商業收益和稅收「自給自足」。球場本身將歸該市擁有,但票房、飲食、紀念品、比賽轉播和命名權收入則歸紅襪隊所有。


但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美好的規劃,渥斯特當地媒體將球場融資計畫交由全美10位專家評估,只有1位有正面回應—剛好就是渥斯特市政府雇用的顧問。


渥斯特棒球迷的煩惱或許還遠在天邊,而波塔基特棒球迷的痛苦卻是刻骨銘心。紅襪隊從1970年起就在波塔基特市打球,他們和當地的關係是所有大聯盟和3A球隊城市間第二久的,名人堂球員Wade Boggs和Jim Rice等曾在此打球,許多波士頓紅襪隊球員也都曾因為調整或復健而在此出賽,這裡更是職業棒球史上最長33局大戰的比賽場地。


麥考伊球場也曾經風光,一九九〇年代,波塔基特紅襪隊的比賽進場人數總是全國前十,2003年它迎來史上第1,000萬名入場球迷,2004年到2009年間更是每年都有超過60萬球迷進場。不過隨著球場逐年老舊,當地交通不夠便捷,讓進場觀眾逐年下滑。


相較於波士頓紅襪隊,波塔基特紅襪隊的票價更為親民,孩童票往往只要6元,所以許多球迷都是代代相傳,到棒球場看球就像是充滿回憶的親子活動,球場中充滿了一種親近的感覺,觀眾將棒球或紀念品用細線懸吊而下,交給球員休息室裡的球員簽名,這裡就像是一個家庭。


波塔基特市還沒決定,在紅襪隊離開後該怎麼運用麥考伊球場,受到地域規則(territory rule)的限制,這裡無法擁有另一支大聯盟系統所屬的球隊,獨立聯盟也許可以進駐,但說實話他們還沒想出好的替代方案,每年50萬名球迷的缺口也將是一大煩惱。


但註定無法彌補的是心靈上的空缺,就像是當地商會的John Greogry所說的:「我們都很難過。以前我們擁有一支職業球隊,是件很驕傲的事。那是波塔基特靈魂的一部分。接下來怎麼辦?我想那是我們都得要找出的答案。」




作者本業和運動無關,因為在波士頓讀書而體會到運動如何成為一種文化,從林書豪身上發現到運動員背後的故事,大部份時候比球賽本身更有趣,所以努力想寫出不同於一般的運動故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