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亞運,台灣代表隊締造17金、19銀及31銅的佳績,總獎牌數在參賽45國中名列第七;若以人口數計算,金牌得獎比例則僅次於韓國,排名亞洲第二,並且將中國遠遠甩在後頭。為什麼我們的選手在這次亞運能獲得如此傑出的成績?關鍵因素何在?
台灣棒球隊參加這屆亞運甚至是以業餘球員為主體,還擊敗南韓的職業明星隊,雖然離冠軍仍有一步或數步之遙,卻都已充分展現不輕易服輸的自信心。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雖說一個國家體育的興盛必須有許多主客觀條件的配合,例如軟硬體設施及政策支持等,但「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臨場表現能否將平素訓練成果完全發揮(甚至超越),往往是決定輸贏的關鍵。
最近有一則運動用品廣告,口號是「台灣,不客氣了」,參與演出的運動員個個神情堅定嚴肅、充滿蓄勢待發的能量,令人感覺一股勢在必得的自信。的確,過去台灣運動員在國際比賽時常常表現得「太客氣」,直白點講,就是欠缺自信,臨陣略顯退縮,以致成績不能達到平常訓練時的標準。這種現象總是被官員說成「失常」,並且拿來當作未達預期成果的藉口,有時甚至怪天怪地怪天氣,什麼場地風向突然改變、下雨場地泥濘……等,奇的是,為什麼對手不會受到影響?
前紐約洋基隊傳奇捕手尤吉˙貝拉(Yogi Berra)有一段經常被體育界引用的名言,他說:「棒球,百分之九十靠心智,其餘的才是體能。」(Baseball is 90 percent mental and the other half is physical.)姑先不論貝拉的話是否有語病(有人嘲笑他數學不好,因為既然心智已佔去90%,怎麼還會有「其餘的一半」?),他已紮實地點出了運動競技最關鍵的因素——心理素質,當對手間彼此技術相當時,心理素質較強者總是最終取勝的一方,這一點證諸過去台灣與日本在棒球場上的較量便可一窺全豹。
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派出王建民先發對戰日本(別忘了,當時建仔已因傷陷入生涯最低潮),六局無失分,幾乎完全封鎖日隊打擊,到八局下台灣仍以3:2領先。眼見只要再一個出局數,勝利即將到手,但遇到素以頑強不服輸的民族性格聞名的日本隊,最後還是手軟,先被追平,並在延長賽拱手稱臣。其實當我們精銳盡出時,未必不能在短期比賽中與桃太郎一決雌雄,但總是在緊要時刻失手,關鍵仍在心智能量不足,自信心輸人一截。棒球如此,其它單項比賽也多半不例外。
然而,或許是受前次世大運的激勵,感覺此番雅加達亞運,台灣選手的自信心增強了不少,在筆者所觀看的各項比賽中,不論輸贏,都能看到台灣運動員「不客氣了」的拼戰精神,以往總是南韓手下敗將的射箭、跆拳固不待言,即使是過去老讓人覺得有氣無力的女壘、女籃、女足、男排及男籃等,也都能一鼓作氣擊敗宿敵,棒球甚至以業餘球員為主體擊敗南韓的職業明星隊,雖然離冠軍仍有一步或數步之遙,卻都已充分展現不輕易服輸的自信心。這種精神相互感染,於焉激發了所有選手的鬥志,遂能在賽場上為自己,也為台灣奪得好成績。而筆者也相信,此次亞運的表現,亦將產生正面效應,激勵尚在訓練中的下一代台灣選手,讓我們在未來的國際體壇有更亮眼的表現。
常言道,體育是國力的延伸,體育很難與國族,乃至廣泛的政治因素脫鈎。雖然我們不希望把國家榮耀強壓在運動員身上,但選手們在競技上的成就,的確具有高度的國族象徵意義。大家常說要讓世界看見台灣,就這點來說,體育無疑是項好投資。既然台灣運動員的自信心已被激揚出來,政府若真的願意在這個最佳時刻對體育灌注更多資源,那麼未來台灣在世界的名聲,會更響亮。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