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Tebow來說,可以幫助社區成長很好,可以到醫院探望生病的小朋友或是創造經濟也很好,但他試著專注於棒球上面。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七年前,職業運動曾經上演一段傳奇故事,替補上場的板凳球員卻打出驚奇,幫助一蹶不振的球隊逆轉戰局、連連取勝。除了場上有好表現外,他在球場外樂於助人,還有著虔誠的信仰,他在全美造成瘋狂,媒體甚至以他的名字創造了新詞—這說的不是林書豪和「林來瘋」(Linsanity)的故事,而是美式足球的Tim Tebow和「Tebowmania」。
比林書豪在紐約尼克隊的崛起還要早幾個月,Tebow帶領丹佛野馬隊打進季後賽的過程是全美最轟動的話題,連林書豪都說是Tebow的故事激勵了他。2012年,林書豪和Tebow雙雙入選了《時代雜誌》選出的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而Tebow的介紹還是由林書豪執筆的。
然而,相較於林書豪依然在NBA打拼,Tebow的神奇很快地就消失了。在2012年的驚奇後,野馬隊將Tebow交易到紐約噴射機隊,然而Tebow傳球時的弱點逐漸被破解,也無法在球場上再創奇蹟,之後他輾轉待過幾支球隊,最後在2015年離開了美式足球場,但依然在電視上擔任球賽講評工作。
2016年八月,Tebow宣告復出,但令人驚訝的是他選擇的不是美式足球,而是棒球。
Tebow在唸高中時曾經是美式足球、棒球和籃球三棲運動好手,據說洛杉磯天使隊曾經想要選他,不過Tebow在高三之後就專注於美式足球上,放棄了棒球路,所以這是他在相隔十多年後,首次重新拾起球棒。
他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私人測試,吸引了來自28支大聯盟球隊的球探,但媒體記者的人數比球探更多。一個月之後,紐約大都會隊宣布和Tim Tebow簽下一紙小聯盟合約。
2017年Tebow在兩支小聯盟1A球隊的表現平平,他繳出2成26的打擊率,上壘率是3成09,外加8支全壘打,儘管如此,大都會隊決定將他提升到2A的賓漢頓旋轉木馬隊(Binghamton Rumble Ponies);不過當Tebow今年回到球場時,他的表現有了顯著的進步,他的打擊姿勢更為順暢,對快速球的掌握度明顯較好,也可以把球打得既高又遠,他的缺點則越來越少。但這些進步並非一蹴可幾,他的經紀人一週中有四天要將打擊教練送到Tebow所在的城市,幫助他加強鍛鍊,在比賽當天,他提早好幾個小時到球場練習。
旋轉木馬隊在4月5日的開幕戰,儘管天氣冷冽,但卻吸引了超過五千位球迷入場,是該隊25年來在開幕戰的新紀錄,而Tebow也不負眾望,他在第一個打席就把球打出右外野。他的打擊率提升到2成61,上壘率則是3成35,還打出了5支全壘打,這樣的成績讓他入選東部聯盟(Eastern League)的明星賽。
Tebow曾經造成的風潮如今依然存在,當他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哥倫比亞螢火蟲(Columbia Fireflies)出賽時,為球隊多帶來了每場750位球迷和60萬美元的營收,當他來到佛羅里達州的聖路西大都會(St. Lucie Mets)時,每場比賽有創紀錄的27,000位球迷進場。他現在所處的賓漢頓,餐廳和酒吧有以他為名的啤酒和三明治。
但是對Tebow來說,這些都是其次,可以幫助社區成長很好,可以到醫院探望生病的小朋友或是創造經濟也很好,但他試著專注於棒球上面。
大都會隊簽下他的決定曾經引起一些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球隊行銷的伎倆,有些人認為他佔了年輕有潛力球員的名額,或許因為如此,Tebow更為低調,但年輕隊友都對他讚不絕口。
「我不覺得他有那種搖滾明星的心態。他就像我們一樣一起搭巴士。他沒有搭專機奔波那些。」聖路西的Peter Alonso說:「身為Tim Tebow,他也許是最有名的小聯盟球員,但他就像是個普通隊友。」
Tebow依然保有自己堅定的信仰,當他站上打擊區時播放的歌曲是福音歌曲「我何所懼」(Whom Shall I Fear),他的球棒上寫著約翰福音第16章第33節:「我把這些事告訴了你們,好讓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患難,然而你們要鼓起勇氣!我已經勝過了這世界。」
這就像是Tebow對於那些討厭他的人的回應。打從在美式足球場上成為明星以來,他從來不在乎那些批評,只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和信仰。
「有太多事我可以做,如果是為了追逐名利。但是當我50歲時,那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一股熱情,還有做你自己心裡想做的事。」Tebow說。
儘管表現不差,但Tebow要打進大聯盟還需要更努力,畢竟已經30歲的他,是東部聯盟最老的打者,有人說或許他可以在球季尾聲,借擴編機會在大聯盟露臉。但對Tebow來說,那些都不重要。
「我一點都不擔心那些。我只想要專注在過程當中,而不是那些也許、假設或如果。我不認為你應該讓自己有那些想法。我想你應該要專注在每一天,還有你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過程,因為我知道身為一個棒球員,我還有很多地方有待進步。」Tebow說。
或許不再是美式足球界的天之驕子,但Tim Tebow依然在追尋自己的夢想,這次是在棒球場上。
作者本業和運動無關,因為在波士頓讀書而體會到運動如何成為一種文化,從林書豪身上發現到運動員背後的故事,大部份時候比球賽本身更有趣,所以努力想寫出不同於一般的運動故事。